憶山外[1]

我小時候(現在?)是那種養尊處優不知人間疾苦的死小孩,而且這點完全可以從當時的照片感受出來──總是下巴見人,隨時要頤指氣使似的。當然這只是好似;一般來說我那種極端不積極的個性只夠扳起一張自以為了不起嘴臉,還不太把這種高傲從位能變成動能。國、高中以後成績開始不理想,仗著會唸書而被容忍的差勁的實際生活能力也越來越不被家人所忍受,唸了大學以後慢慢長了一點見識,似乎自以為是的脾氣也終於消磨掉了一些。徐悲鴻有言「不可有傲氣,不能無傲骨」,不知我現在算是符合幾成標準。

照講我這種養尊處優到令人感到欠揍的傢伙不會卑躬屈膝去打那種低聲下氣的櫃台人員似的零工之類;實際上,唸到了大學我還是意思意思當幾個月的短期家教而已,錢都沒拿足的,算不上賺更沒有攢──學費生活費都是跟家裡要。不過這在物慾橫流金錢蔽目的臺灣怎麼會政治正確哩?半工半讀的動人故事不少,但經濟獨立乃至於開始撈錢計畫人生第一個百萬入賬的野心勃勃之士倒也時有耳聞。我對當個逐銅臭之夫始終興趣缺缺,然而身邊的人一個個不是分擔家計,就是滿口生意經,外加家庭內部那見得別人好也想自己兒子跟風的聲浪,大學生涯裡一直有打打工賺賺錢和社會經驗的壓力。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論史短篇其二

--

明代的邊防與「開中法」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飼貓碎唸

.
今年(2007)2月28日,台南關廟蜂砲活動前夕,文化局的替代役們(也就是我也包括在內)全數都抓伕去支援活動。當天上午是在八角樓搬遷以前整修過後留下來的木板碎片水泥塊,下午則是發了一根鋼筋挖洞插竹竿掛鞭炮(還是去搬蜂炮砲台?我忘了)──這種工作搞不好一輩子只會做到一次,也算難得。不過本文主角初出場的舞台是早場。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袁崇煥二三事[3]

.
崇禎二年底,大清兵破邊牆(明長城)長驅而入,兵臨北京城下(該役成為袁崇煥的最後一役,此是後話)。《明史》〈袁崇煥〉傳謂: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崇煥二三事[2]


袁崇煥像。圖片來源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崇煥二三事[1]

.
我們今天已經很習慣袁崇煥的正面形象;然而這個形象其實還是透過一些史學家的努力才得以平反過來,尤其是乘金庸小說之風靡而人盡皆知。實際上在明亡之前,輿論是一面倒的在唾棄袁崇煥通敵賣國;相較之下,從袁崇煥罹刑到明亡這段時間,給毛文龍正面評論的反而很不少(前陣子我在對岸某些關於明史的網路評述中也見過類似的論調),而給袁平反的是零──當時所有為袁講話的都是著重在袁的才能,沒有半個明白中了清人的反間計。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季兵器摭錄[5]

倭刀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季兵器摭錄[4]

免洗槍砲

顧名思義,這是用過即丟的兵器。如木砲: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季兵器摭錄[3]

明鄭兵器略考

雲南斬馬刀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季兵器摭錄[2]

明英憲孝三宗(1436~1505)實錄中的火器技術相關紀錄

雖然說近代火器的完整發展是在西歐完成的(這個陳述是一種套套邏輯;畢竟現在一般所謂的「近代」(modern),其衡量的基準就是西歐歷史機遇的本身──我故意用了「機遇」兩字,因為把此種近代化的進程視為普世標準的觀點是頗有爭議的。既然西歐的歷史本身就是近代化的標準,當然沒有會比它更標準的了);然而我們如果跳脫1800年後出生的後生晚輩身分,不以現代中國的成敗為整個中國歷史的成敗,僅僅嘗試在歷史長河的幾個橫切面上衡量火藥科技的發展,或許我們可以確定一個事實,即,在火藥科技發展的前半段過程,真正走完「從單純的燃燒劑到發展成具爆炸威力」的整個過程,都是在中國完成的;反倒是西方失掉了之前的發展環節,直接跳到了使用火砲的階段(我們知道某些中古時期的手稿把噴火筒綁到歐洲騎士的騎矛上(fire lance),也知道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搭載有類似的「火焰噴射器」,但總的來說這些兵器的運用似乎不如中國這邊普遍、歷久不衰)。就此而言,從火藥的前期發展來看,西方的例子才是道地的技術移植。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