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兵器摭錄[4]

免洗槍砲

顧名思義,這是用過即丟的兵器。如木砲:

明何汝賓《兵錄》:

「六合砲。以堅木六條做成內尖外闊,照圖合圓,體長三尺,內自上口至腹深二尺,底下實木;內有肩,長一尺。子銃一門,厚五分,徑五寸,高五寸,僅裝滿藥而已,用過聽其炸損。木銃內口徑六寸,要口再大任意,必以鐵箍大小為准。口上外木厚三寸,口底實木自外至尖厚六寸,石子用堅石合口。軍中有匠隨時採用,若在陸用,先將木做完,六合為體,用箍照圖箍緊;另將子銃先安藥線,用藥築實,銃外線眼處用藥一兩,包線下入木銃。內留線眼稍大,用粗二分藥線撚入,不必透子銃,只對包藥所縛處,燃外線入藥包,藥包自燃,又快又不致失誤。下合口石子一丸,可以碎堵。陸用必攻堅營擊城寨乃設,發時遠亦不可過半里,百步外更妙;太遠則力柔少中。水用以木為小船,將銃縛在上,另用三板船或八槳哨馬之類,以繩一丈繫銃船,一面預用粗火繩燃繫長竿杪,點發擊賊舟,以(疑訛)器任其沉水。發時遠不過二十步,近至五步內尤妙。緣水中舟盪,風帆旋轉,再遠則發後舟移,但差一尺,不可望中。」

也有竹製品:

明茅元儀《武備志》:

「衝鋒追敵竹發熕。用茅竹截筒三尺,先用冷火之藥浸透以易其性,使不染火為度;外以鐵線纏之,再用牛觔麻裹瓦灰灰之,曬乾,生漆漆之,內裝發藥五升,次裝石子二十四塊,每塊重半斤,磁鋒一升,俱秀砒黃、巴豆、磠砂等藥炒製裝之,再用神砂三合、毒火一合裝畢,上用黃泥塞其口,口上用鐵箍箍之,堅木為柄,柄長二尺,裝實聽用。每士卒馬上攜之四綑,甚為輕便,行營出邊追襲,與賊對敵取勝,無踰於此。」


另一種免洗竹砲。圖片來源

砲之外甚至能製鳥銃:

明焦玉《海外火攻神器圖說》:

「竹鳥銃法。鳥銃本為利器,但鐵造者一人只可持一門,且一放則裝藥不及;今以竹造之,取其輕便,一人可持三門,先將藥裝成,遇敵則發火而無不及之患。其制度用小堅竹造之,長如鳥銃式,外用生漆細麻固定,所費不過五分,較之鐵造者一半之費也。」

然而竹木比之銅鐵,畢竟更要有安全的顧慮,在非專業的士兵手中十分危險;如戚繼光便曾反對這種難用乃至於無俾實用的奇計淫巧。木砲惹過最大的麻煩大概是在1598年的泗川之役中;以董一元為首的明軍在泗川圍攻島津義弘,眼看「大將軍、木槓已打破大門一扇、城垛數處,而彭(信古)兵皆京城亡賴,素不習戰,亦不擅火器;忽木槓破,藥發衝起,半天俱黑,各兵一時自驚亂。倭因乘隙,從前小門殺出,直沖彭兵,皆潰走…彭兵三千,止存五、六十。」(諸葛元聲《兩朝平壤錄》)該役日軍號稱殲敵三萬(近乎全殲),雖然不無誇大,然而明軍損失慘重的為事實。

動物兵器



《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p.1190:

「福清石竺山多猴,千百為群。戚繼光剿倭時,屯兵於此,每教軍士放火器。狙窺而習之。乃命軍士捕數百,善養之,仍令習火器以為常。

比賊至,伏兵山谷中,而令群狙闖其營。賊不虞也。少頃,火器俱發,霹靂震地,賊大驚駭。伏發,殲焉。」

水母

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四卷本(中華書局),p.270:

「火器總解 

水戰,火為第一。火器之屬,種目最多,然可以應用甚少。兩船相近,勝負立分,或有宜於用而制度繁巧,一時蒼忙,不能如式擲發者;或精巧宜用而勢微者;或重贅難施而罔中者。

如見用火器,安藥線在口,若候點入口,則發在我手;若方燃即擲,勢急線滅;線遲者又為賊所救,且以反擲。

有所謂灰瓶者,不知舟上惟利滑,使人不能立腳。一說用雞鴨卵擲下或擲滑泥者尤可;臨時取海中水母擲之更妙。今乃用灰瓶,是又澀賊之足而使之立,以為我敵矣。

如矢杪加火藥然後用弓射去之類,不如火箭遠矣。」(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