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軍事革命,1500-1800[16]

譯自Geoffrey Parker,The Military Revolution(副標題: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1500-1800), pp.82-114。

--

支撐這台威力十足戰爭機器的資源來自貿易,而到了1650年代國姓爺的貿易網絡規模龐大。甚至連荷蘭人也緊張了。1654年巴達維亞(Batavia)總督(Governor-General)傳回的報告稱「現在他是能在東方的海上吐我們很多漕的那個人」;而隔年他警告說「國姓爺在這已經成為可怕的肉中刺」。這些話絕無誇大。1655年國姓爺便告知荷蘭人,他們的貿易對他而言是個威脅:「咬[口留]吧(Batavia)、臺灣、滿剌甲(Malacca)者,其為貿易轉販之地也一,而吾之主也。汝之篡竊,吾毋許也」。(譯按:此非漢文原文)他這樣說道;而在1657年他派去長崎的船隻便有47艘,貨物量是當年8艘荷蘭船隻上的兩倍。但國姓爺的貿易帝國有個嚴重的弱點:它依賴的是對福建海岸與近岸島嶼的控制。失去這些,他的船隻就失去了轉販中國奢侈品的管道,以及艦隊與人員的補給。在1656到1658年,他的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揚子江,幾乎為明朝收復了整個東南中國;但在1659年攻取南京的企圖遭到毀滅性的挫敗,而清軍則一路殺向福建沿海。清朝最後採取了一世紀前對付倭寇的策略:運用難以抗拒的武力降服那個無法在海上擊敗的對手的陸上基地。早在1661年,國姓爺便決定將總部轉移到更大的外海島嶼:臺灣。


鄭荷劇戰。圖片來源

然而臺灣(或者福爾摩莎)早已在歐洲人的控制下。西班牙人於1626至1642年間在北部維持著堡壘,而荷蘭人則在1624年後在西南部的熱蘭遮(Zeelandia)城附近發展殖民地。到了1660年,由於有5萬大陸華人的勞動力,他們的移民由荷蘭人所鼓勵,臺灣成為荷蘭海外帝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但殖民地僅有兩座小堡壘保護,而在1661年4月國姓爺遠征至此,並要求荷蘭人投降:他宣稱荷蘭人是在明朝的許可下才能在此貿易,而他現在要收回這個許可。荷蘭人毫無意外地拒絕在這種條件下談判,而熱蘭遮城緊接著被封鎖。在經過9個月的圍城後,在此期間國姓爺部署了28門西式火砲,堡壘陷落了;而臺灣則劃歸為明朝治下的「州郡」(imperial prefecture)。要求朝貢的使團接著派往菲律賓總督處,並準備著下一波的擴張。既然馬尼拉的西班牙士兵不到600人,而在其他島上更少,當地總督恐慌著下令將南邊民答那峨島上的所有部隊撤回,並且屠殺他首都周圍的華人居民。但馬尼拉最後得救了,1622年6月,死亡終止了國姓爺的事業。當時他年僅37歲(譯按:實歲。虛歲39)。


畫家許勇所繪的《鄭成功收復台灣》。圖片來源

雖然國姓爺的兒子繼續抵抗了20年,這是毫無希望的事業。臺灣並非福建:它缺乏糧食補給、人口以及造船設施來支持與大陸上的清政府的對抗,因此也不能保有貿易必須的取得中國奢侈品的管道。漸漸的,清朝建立了他們自己的海軍,且一次又一次的得到荷蘭人的支援,開始挑戰鄭氏的勢力。國姓爺的兒子在1681年遭遇了海軍的慘敗,而臺灣在1683年投降了。歐洲人總算鬆了一口氣,而中國海在接下來的150年回到了傳統的帝國控制體系。17世紀晚期所建立的均勢,由歐洲人統治著美洲、非洲與南亞的海波,但不包括遠東,將維持下去直到工業革命,然後連帶著對大部分印度的征服,在19世紀創造出能夠「打開」東亞門戶的力量,並且將西方的海權優勢轉變為對全世界的宰制。(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