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軍事革命,1500-1800[10]
譯自Geoffrey Parker,The Military Revolution(副標題: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1500-1800), pp.82-114。
--
這時以長期作業為前提、能夠航向遠方的外洋艦隊確實出現了;而其第一次出現的時機總是歐洲史上爭論的焦點。當然這要部份歸功於克倫威爾共和政府下的管理,使得這支艦隊能夠得到適當的人員、彈藥、什物等支援補給,無論是平時或戰時;也要部分歸功於共和海軍優越的財政資源,吸引了不成比例的稅收與商業資本;又要歸功於艦隊的砲手與士兵,他們在內戰期間汲取了戰鬥經驗。但上述因素沒有一樣能僅憑其自身就能在西印度與地中海長期維持艦隊的駐守。最關鍵的因素是船隻設計的改變,因為只有護衛艦(frigate)能夠在遠洋有效的長期操作。
然而,並非所有的海軍專家都信服「最大型的老式英國船艦(有90-100門砲)」應該被廢除。例如,在1656年,海軍將領喬治.愛司璩(George Ayscue)爭論道第一級船隻即將重新奪回其地位:
「因為它們的威力比護衛艦更加強大,比護衛艦更能承受火砲的後座力與敵艦炮火的攻擊,更加堅實,有如海上的堡壘,而且也很難像護衛艦一樣對其進行登艦攻擊,有鑒於他們高聳的設計。」
荷蘭海軍名將特龍普。圖片來源
他是對的。自1659年以來,當英荷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時,雙方都開始建造更大型的船隻。在特龍普(Tromp)的年代,1653年的特黑登(Terheyden)戰役中他所指揮的船隻火砲超過40門的不過僅僅兩艘,而德.魯易特(de Ruyter)20年後指揮的同類船隻竟有62艘;而布雷克(Blake)麾下的此類船隻不過18艘,但其後繼者在1672年有74艘,在1689有一百艘。這些艦隊的火力加總起來十分可怕。在1673年的奇吉敦(Kijkduin)戰役中,荷蘭的戰列艦(ships-of-the-line)搭載了4233門砲;一個世紀前勒班多(Lepanto)戰役中的基督教聯合艦隊不過搭載了1815門砲,而西班牙無敵艦隊也僅有2431門。而法國走的則是另一條不同的道路。雖然1660年代下水的幾艘船隻屬於路易十四「浮動堡壘」計畫中的一部分,是搭載了100門砲、三層甲板的戰艦;但其艦隊的大部分是纖細的74門砲、雙層甲板戰艦。而到了1680年代,從其敦克爾克、布勒斯特與羅歇弗爾(Rochefort)的基地出發,221艘強(包括93艘戰列艦)的法國艦隊能夠同時挑戰英國與荷蘭的艦隊。或許阻止威廉三世在1688年侵入英國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法國艦隊在下一年保住了它們對海洋的控制,讓詹姆士二世帶著一支部隊登陸愛爾蘭,並且在1690年7月1日在灘頭岬(Beachy Head)外擊敗了英荷聯軍的主力艦隊。但這些成功都不具決定性:詹姆士與其支持者於1690年7月12日在波內(Boyne)被擊潰,而且即使是在灘頭岬一戰後,英國依然在海上擁有堅強的實力。就像敗軍之將特靈頓(Torrington)勛爵所觀察到的,「大部分人都懼於法國的即將入侵,但我總是持相反的意見…因為我說過,只要我們的艦隊還在,他們是連一次都不敢嘗試。」(待續)
譯自Geoffrey Parker,The Military Revolution(副標題: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1500-1800), pp.82-114。
--
這時以長期作業為前提、能夠航向遠方的外洋艦隊確實出現了;而其第一次出現的時機總是歐洲史上爭論的焦點。當然這要部份歸功於克倫威爾共和政府下的管理,使得這支艦隊能夠得到適當的人員、彈藥、什物等支援補給,無論是平時或戰時;也要部分歸功於共和海軍優越的財政資源,吸引了不成比例的稅收與商業資本;又要歸功於艦隊的砲手與士兵,他們在內戰期間汲取了戰鬥經驗。但上述因素沒有一樣能僅憑其自身就能在西印度與地中海長期維持艦隊的駐守。最關鍵的因素是船隻設計的改變,因為只有護衛艦(frigate)能夠在遠洋有效的長期操作。
然而,並非所有的海軍專家都信服「最大型的老式英國船艦(有90-100門砲)」應該被廢除。例如,在1656年,海軍將領喬治.愛司璩(George Ayscue)爭論道第一級船隻即將重新奪回其地位:
「因為它們的威力比護衛艦更加強大,比護衛艦更能承受火砲的後座力與敵艦炮火的攻擊,更加堅實,有如海上的堡壘,而且也很難像護衛艦一樣對其進行登艦攻擊,有鑒於他們高聳的設計。」
荷蘭海軍名將特龍普。圖片來源
他是對的。自1659年以來,當英荷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時,雙方都開始建造更大型的船隻。在特龍普(Tromp)的年代,1653年的特黑登(Terheyden)戰役中他所指揮的船隻火砲超過40門的不過僅僅兩艘,而德.魯易特(de Ruyter)20年後指揮的同類船隻竟有62艘;而布雷克(Blake)麾下的此類船隻不過18艘,但其後繼者在1672年有74艘,在1689有一百艘。這些艦隊的火力加總起來十分可怕。在1673年的奇吉敦(Kijkduin)戰役中,荷蘭的戰列艦(ships-of-the-line)搭載了4233門砲;一個世紀前勒班多(Lepanto)戰役中的基督教聯合艦隊不過搭載了1815門砲,而西班牙無敵艦隊也僅有2431門。而法國走的則是另一條不同的道路。雖然1660年代下水的幾艘船隻屬於路易十四「浮動堡壘」計畫中的一部分,是搭載了100門砲、三層甲板的戰艦;但其艦隊的大部分是纖細的74門砲、雙層甲板戰艦。而到了1680年代,從其敦克爾克、布勒斯特與羅歇弗爾(Rochefort)的基地出發,221艘強(包括93艘戰列艦)的法國艦隊能夠同時挑戰英國與荷蘭的艦隊。或許阻止威廉三世在1688年侵入英國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法國艦隊在下一年保住了它們對海洋的控制,讓詹姆士二世帶著一支部隊登陸愛爾蘭,並且在1690年7月1日在灘頭岬(Beachy Head)外擊敗了英荷聯軍的主力艦隊。但這些成功都不具決定性:詹姆士與其支持者於1690年7月12日在波內(Boyne)被擊潰,而且即使是在灘頭岬一戰後,英國依然在海上擁有堅強的實力。就像敗軍之將特靈頓(Torrington)勛爵所觀察到的,「大部分人都懼於法國的即將入侵,但我總是持相反的意見…因為我說過,只要我們的艦隊還在,他們是連一次都不敢嘗試。」(待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