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帆船發展簡史,15-18世紀[5]
譯自下列網頁:http://www.greatgridlock.net/Sqrigg/squrig2.html
--
全裝帆船(Full-Rigged ship),18世紀
在1600年代廣泛的發展後,18世紀的船隻發展限制在新裝置更廣為傳布的使用上,以及諸如水線下船殼包銅皮等新發展;這防止了水中的雜物附著在船殼上增加阻力。(在早先的幾個世紀,水下的船殼被塗上諸如牛脂、硫磺、鉛白與碎玻璃的混合物,以防止啃蝕木頭的蛀蟲附著。在北方海域航行的船隻則在船底塗上瀝青或焦油以防治污垢)
構成船殼形狀的骨架建造方式,從早期利用樹木天然的彎曲逐漸轉變為將木材的末端部分緊束在一起。為了讓骨架更堅固,船體的每個部分都以接榫重疊搭上,這種方法從18世紀早期便已開始運用。
隨著最頂帆(royal sail)的使用更加廣泛,這個時期也引進了更多新成員加入帆具的家族。
船首三角帆與後桅斜椼。
在之前的幾個世紀,船艏斜桅前延伸出船艏斜帆底椼(jib-boom),用來調節連接在支索(stay)上的三角形船艏斜帆(jib)。船艏上帆的桅杆以及船艏斜桅下方的橫帆接著被移除,雖然船艏斜桅下方的橫椼仍然保留著,使得船艏斜桅和附加的索具保持其穩固。到本世紀末,船艏斜帆底椼前又增加了另一條底椼,用來張船艏斜飛帆(flying jib)。
後桅的三角帆自14世紀以來就幾乎毫無改變的保留著,而到了此時則剪裁掉了向前延伸超出後桅的部分,使其成為效率更佳的斜椼帆(gaffsail)。雖然在較大型的船上後桅橫椼的「支撐」部分仍然保留著,到了本世紀中後半它也被移除了,換上了直接貼在後桅後方的斜椼(gaff)。水平的底椼(boom,從17世紀荷蘭的快艇發展而來)被引進用來撐持斜椼帆的帆角。底椼在船艉的上方逐漸伸展,而帆的尺寸也隨之增加。在某些船上也在斜椼上追加三角形的斜椼上帆gaff-topsail)。
全裝護衛艦。
在本世紀末,隨著最頂帆也被安裝在後桅上(以及在前桅與主桅上方新增的天帆skysail),尤其是裝在護衛艦(frigate,這裡指的既是一種戰艦也是一種船隻的類型…)上的大量帆面,全裝帆船(具有至少三桅,每桅至少有三面橫帆的帆船)誕生了。漸漸的,在(帆船的)術語中「護衛艦」指的是戰艦,而「全裝帆船」指的是商船。
相較於早期艦隊使用的旗語,由幾面單獨的旗幟將預先組合的信號昇上特定的桅頂,1800年英國海軍使用的信號系統是11種不同型制的旗幟;當這些旗幟以某些順序升起時可以綜合起來拼出單字,或者是表達總類繁多的預設指令。現在的旗語信號就是從皇家海軍的原型演變而來。
海軍艦砲的效率持續增加︰不列顛人持續改良其火砲科技,增加開火的速率並引進重型的短加農(carronade),在近距離時有毀滅性的功效。
戰艦的分級隨著艦砲的增加而更新︰
戰列艦(S.O.L)︰
.第一級 ─ 100-130門砲,三層甲板的艦隻。高級海軍將領的旗艦。
.第二級 ─ 90-98門砲,三層甲板的艦隻。低階海軍將領與海外駐守艦隊的旗艦。
.第三級 ─ 80門砲,威力強大的兩層甲板艦隻;74門砲,兩層甲板的戰鬥艦隊「主力艦」(workhorse),戰列艦中數量最多的艦型。64門砲的艦隻,兩層甲板的艦隻。不過在這個時期後半段逐漸淡出,是戰列艦隊中數量最少的。
非戰列艦(Non-S.O.L)︰
.第四級 ─ 44-50門砲,單層或雙層甲板的艦隻。「削平式」(裁切掉上層甲板的兩層甲板戰列艦,有堅固的船殼和較佳的武裝,但也保留了原本遲緩的航行品質)的或者為特殊目的而建造的重型護衛艦。
.第五級 ─ 32-40門砲,單層甲板的「標準」護衛艦。
.第六級 ─ 不到32砲的艦隻。較小型的船隻,用於傳遞訊息或護航,包括單桅小挺(sloop)、在主桅後加裝加裝斜椼帆(brigsail)的雙桅小艇(two-masted brigs)、砲艇等。
英國的第一級戰列艦勝利(Victory)號在1765年下水,並且一直服役到1812年;它的許多任務之一是作為納爾遜的旗艦,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Trafalgar)參戰。美國的護衛艦憲法(Constitution)號(1794)是美國海軍的超級護衛艦(super frigate)之一,雖然被分類在38-44門砲的那一級艦中,卻擁有兩層全裝砲甲板和較多的加農砲,以及存活性堅韌的橡木船殼版,因此被取了「老式鐵殼船」(Old Ironsides)的綽號。實際上,1813年英國海軍部發佈了一項命令,要求皇家海軍的護衛艦不要與美國海軍的護衛艦交戰,除非他們有至少二對一的數量優勢…
特拉法加戰役後僅僅17年,蒸氣引擎推動車葉的戰艦彗星(comet)號便加入了皇家海軍的行列,敲響了即將到來的海軍變革的先;而在戰役過後五十年,帆裝的戰艦就不再在海上出沒了。
而同時商用的帆船仍然被持續使用並創造它們的高峰,雖然在進入20世紀後其數量持續的減少中。(完)
譯自下列網頁:http://www.greatgridlock.net/Sqrigg/squrig2.html
--
全裝帆船(Full-Rigged ship),18世紀
在1600年代廣泛的發展後,18世紀的船隻發展限制在新裝置更廣為傳布的使用上,以及諸如水線下船殼包銅皮等新發展;這防止了水中的雜物附著在船殼上增加阻力。(在早先的幾個世紀,水下的船殼被塗上諸如牛脂、硫磺、鉛白與碎玻璃的混合物,以防止啃蝕木頭的蛀蟲附著。在北方海域航行的船隻則在船底塗上瀝青或焦油以防治污垢)
構成船殼形狀的骨架建造方式,從早期利用樹木天然的彎曲逐漸轉變為將木材的末端部分緊束在一起。為了讓骨架更堅固,船體的每個部分都以接榫重疊搭上,這種方法從18世紀早期便已開始運用。
隨著最頂帆(royal sail)的使用更加廣泛,這個時期也引進了更多新成員加入帆具的家族。
船首三角帆與後桅斜椼。
在之前的幾個世紀,船艏斜桅前延伸出船艏斜帆底椼(jib-boom),用來調節連接在支索(stay)上的三角形船艏斜帆(jib)。船艏上帆的桅杆以及船艏斜桅下方的橫帆接著被移除,雖然船艏斜桅下方的橫椼仍然保留著,使得船艏斜桅和附加的索具保持其穩固。到本世紀末,船艏斜帆底椼前又增加了另一條底椼,用來張船艏斜飛帆(flying jib)。
後桅的三角帆自14世紀以來就幾乎毫無改變的保留著,而到了此時則剪裁掉了向前延伸超出後桅的部分,使其成為效率更佳的斜椼帆(gaffsail)。雖然在較大型的船上後桅橫椼的「支撐」部分仍然保留著,到了本世紀中後半它也被移除了,換上了直接貼在後桅後方的斜椼(gaff)。水平的底椼(boom,從17世紀荷蘭的快艇發展而來)被引進用來撐持斜椼帆的帆角。底椼在船艉的上方逐漸伸展,而帆的尺寸也隨之增加。在某些船上也在斜椼上追加三角形的斜椼上帆gaff-topsail)。
全裝護衛艦。
在本世紀末,隨著最頂帆也被安裝在後桅上(以及在前桅與主桅上方新增的天帆skysail),尤其是裝在護衛艦(frigate,這裡指的既是一種戰艦也是一種船隻的類型…)上的大量帆面,全裝帆船(具有至少三桅,每桅至少有三面橫帆的帆船)誕生了。漸漸的,在(帆船的)術語中「護衛艦」指的是戰艦,而「全裝帆船」指的是商船。
相較於早期艦隊使用的旗語,由幾面單獨的旗幟將預先組合的信號昇上特定的桅頂,1800年英國海軍使用的信號系統是11種不同型制的旗幟;當這些旗幟以某些順序升起時可以綜合起來拼出單字,或者是表達總類繁多的預設指令。現在的旗語信號就是從皇家海軍的原型演變而來。
海軍艦砲的效率持續增加︰不列顛人持續改良其火砲科技,增加開火的速率並引進重型的短加農(carronade),在近距離時有毀滅性的功效。
戰艦的分級隨著艦砲的增加而更新︰
戰列艦(S.O.L)︰
.第一級 ─ 100-130門砲,三層甲板的艦隻。高級海軍將領的旗艦。
.第二級 ─ 90-98門砲,三層甲板的艦隻。低階海軍將領與海外駐守艦隊的旗艦。
.第三級 ─ 80門砲,威力強大的兩層甲板艦隻;74門砲,兩層甲板的戰鬥艦隊「主力艦」(workhorse),戰列艦中數量最多的艦型。64門砲的艦隻,兩層甲板的艦隻。不過在這個時期後半段逐漸淡出,是戰列艦隊中數量最少的。
非戰列艦(Non-S.O.L)︰
.第四級 ─ 44-50門砲,單層或雙層甲板的艦隻。「削平式」(裁切掉上層甲板的兩層甲板戰列艦,有堅固的船殼和較佳的武裝,但也保留了原本遲緩的航行品質)的或者為特殊目的而建造的重型護衛艦。
.第五級 ─ 32-40門砲,單層甲板的「標準」護衛艦。
.第六級 ─ 不到32砲的艦隻。較小型的船隻,用於傳遞訊息或護航,包括單桅小挺(sloop)、在主桅後加裝加裝斜椼帆(brigsail)的雙桅小艇(two-masted brigs)、砲艇等。
英國的第一級戰列艦勝利(Victory)號在1765年下水,並且一直服役到1812年;它的許多任務之一是作為納爾遜的旗艦,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Trafalgar)參戰。美國的護衛艦憲法(Constitution)號(1794)是美國海軍的超級護衛艦(super frigate)之一,雖然被分類在38-44門砲的那一級艦中,卻擁有兩層全裝砲甲板和較多的加農砲,以及存活性堅韌的橡木船殼版,因此被取了「老式鐵殼船」(Old Ironsides)的綽號。實際上,1813年英國海軍部發佈了一項命令,要求皇家海軍的護衛艦不要與美國海軍的護衛艦交戰,除非他們有至少二對一的數量優勢…
特拉法加戰役後僅僅17年,蒸氣引擎推動車葉的戰艦彗星(comet)號便加入了皇家海軍的行列,敲響了即將到來的海軍變革的先;而在戰役過後五十年,帆裝的戰艦就不再在海上出沒了。
而同時商用的帆船仍然被持續使用並創造它們的高峰,雖然在進入20世紀後其數量持續的減少中。(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