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不是萬靈丹。

什麼是資本主義?姑且把它定義為以「投入財富以產生更多財富」為目標的一種主張;在此種主張下,只有被用來生產資本的財富(此時稱為資本),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資本(財富)。那為什麼近代以前沒有資本主義?套布勞岱爾的話,不是沒有資本主義,而是世界各地都有資本主義,但除了歐洲,沒有人能長期發展。問題出在這種主張的本身──在工業革命發生以前,不是每個生產的部門都可以在投入資本後產生更多的資本;布勞岱爾在他那本《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的第三卷中有兩個章節,分別是「資本主義在別人家裏」與「資本主義在自己家裏」。前面章節的名稱反映的是資本偶而插上一腳的部門,後面則是真正資本長駐的部門;換言之,生產發達、商業興盛,未必對累積資本有很大的助益。關鍵在於哪個生產部門足夠產生大規模的經濟擴張與再生產。


年鑑學派的大咖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圖片來源

在歐洲,真正吸引資本投入的,一是海外貿易,一是戰爭;最早的公司組織便是從這類活動中發展出來的(比如說各家印度公司);而後者儘管能在16、17世紀幾乎連綿不斷的戰爭中藉由「原始積累」(馬克思的術語,白話叫搶劫)儲備(?)資本,就長期而言,就整個歐洲內部而言只是資本的再分配而已。而海外擴張的豐厚利益才是歐洲資本主義的老家(或許再加上海外的「原始積累」);儘管就整體而言,海外的經濟擴張與歐洲內部經濟活動的規模相較其數額仍然小得多。(所以馬克思所謂的「歐洲藉由原始積累掠奪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加快其累積速度,從而發展出資本主義」的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最近的研究表明,事實是歐洲本身內部的財富也有長足的發展,而且比那些「原始積累」搶來的要多得多。)

中國既沒有歐洲那種四年打一年不打打上一世紀的仗(因而也不存在靠戰爭發財的傭兵),政府也不鼓勵海外貿易(以至於視這類組織為非法的海寇)。這又扯到資本主義形成的另一個條件。

前面是從生產「資本」的面向來立說;但是資本不是只要能生產得出來就可以,資本還有保存的問題。這也就是有些學者以「是否有立法保障財產所有權」的角度切入論述資本主義的發展;假如一筆錢沒有確定歸屬於誰,或者不明確,那它很難成為「一筆」錢──誰都可以動用的話,那就四分五裂了。歐洲的政府會鼓勵商人成立海外貿易公司,較弱的政府甚至還受制於一些大公司的經濟援助(比如說老是破產的西班牙政府,順便也搞垮了為其融資的一海票歐洲大商人,包括日爾曼的傅格爾和一堆熱那亞與猶太富商),甚至根本被商人把持(比如說荷蘭;在與西班牙戰爭期間照樣和西班牙人作生意)。

中國的政府對商人有如此弱勢嗎?實際上明代的政府給商人包工程,除非是這些商人能夠交結到朝中的顯貴,否則他們的生意是賺是賠,政府不負責──實際上政府會強迫商人承包那些明顯會賠本的生意。因為就理論上而言,政府並不是與商人簽訂商業合同,而是和對待其他人民一樣,「徵用」他們的財力──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政府這種對待商人的態度,且不說對其財產的保有毫不尊重,根本是更近一步阻止任何財富的累積,扼殺累積資本再投入的可能性。

最後,即使政府真的完全不管事(連財富的兼併也不管),還剩下最後一道難題──布勞岱爾提到有一派學者主張「只有工業資本主義才是真正的資本主義」;這種主張的道理何在?工業革命,第一是能源的革命,第二是材料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最終造就了機器生產的優勢物質文明。就前者而言,先是煤炭,然後是石油的使用,使得少數幾個擁有機器的人(「資本家」)就足以驅動大量生產工具,大幅提高單一資本累積再生產的效率。就後者而言,鋼鐵製的機器與過去的生產工具相較,其磨損的消耗要少得多,因而使得這些工具能夠保持的「資本」要比過去以木材為主的、很快就銷耗掉的工具要來的經濟得多,因而吸引資本從商業(因此有人主張在工業革命前存在著商業資本主義)轉向投資於工業──只有近代的工業生產部門既能保存資本,又能大量快速的累積資本。

中國或許有足夠的能源,或許也有足夠的資本累積,或許也有夠高檔的科技──但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也就是資本最豐沛處)的江南地帶距離中國主要的煤產地很遠──實際上江南是個什麼都缺的地方。這與工業革命的發源處,英國的商業地帶同時也與其煤藏量最豐富、最易開採的地區重疊的情況相比起來差得多了。以「工業資本主義」為真正的資本主義的角度看,當時的中國完全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