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總兵官

總兵其實是總兵官的省稱。總兵官一詞在元代已經出現,不過其細節還要再深究。以明代來說,《明史.兵志》那句「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大家耳熟能詳;不過《明史.輿服志》則謂「有事征伐,則命總兵佩印以往,旋師則上所佩印於朝。」:一開始是出征才掛將軍印,到後來(明仁宗洪熙以後)則漸漸的鎮守地方的總兵官也掛印稱將軍了。

以明神宗萬曆年間的北部邊防(所謂的「九邊」;不過「九」其實是明世宗時設置的邊鎮數字,萬曆朝已超過了。對,這個數字是越後來越多)為例子的話,各鎮總兵節制的兵力如下:(茅元儀《武備志.卷二百四》)

○薊鎮:原額官軍39,339員名,見額31,658員名;原額馬10,700匹,見額6,399匹。

○密雲:原額官軍9,605員名,見額33,569員名;原額馬2,032匹,見額馬驢13,120匹頭。

○永平:原額官軍22,307員名,見額39,040員名;原額馬6,083匹,見額馬驢15,084匹頭。

○昌平:原額官軍14,295員名,見額19,039員名;原額馬3,015匹,見額馬驢5,625匹頭。

○保定:原額官軍29,308員名,見額34,697員名;原額馬1,199匹,見額馬驢4,791匹頭。(密雲、永平、昌平、保定不在「九邊」內)

○遼東:原額官軍94,693員名,見額83,340員名;原額馬77,001匹,見額馬驢41,830匹頭。

○宣府:原額官軍151,452員名,見額79,258員名;原額馬55,274匹,見額馬駝驢33,147匹頭。

○大同:原額官軍135,778員名,見額85,311員名;原額馬贏驢51,654匹頭,見額35,870匹頭。

○山西:原額官軍25,287員名,見額55,295員名;原額馬驢6,551匹頭,見額24,764匹頭。
○延綏:原額官軍80,196員名,見額53,254員名;原額馬45,940匹,見額馬贏32,133匹頭。

○寧夏:原額官軍71,693員名,見額27,934員名;原額馬22,182匹,見額14,657匹。

○固原:原額官軍126,919員名,見額90,412員名;原額馬贏牛32,250匹頭隻,見額33,842匹頭隻。

○甘肅:原額官軍91,571員名,見額46,901員名;原額馬29,318匹,見額馬贏21,660匹頭。

九邊圖局部。圖片來源

不過隨著以後戰亂範圍越來越大,總兵越設越多,兵力也越來越少:南明的江北四鎮每鎮還有三萬人左右;到鄭成功起兵的時候,一個鎮滿編了不起5,000人;落魄到台灣後,施琅攻台前夕的明鄭一個鎮多不過4、500人,少則2、300人而已。

(「巡撫」、「總督」、「經略」這些也是類似的性質,總之就是臨時派駐的機關,一開始也沒有限定由誰來擔任;但到明末時「提督」以為武職,而擔任「巡撫」、「總督」、「經略」的文臣通常都還要在原官外加上屬於監察機關的都御史銜。到了清代遂型成「經略」──「總督」──「巡撫」的地方文官階與「將軍」──「提督」──「總兵」──「副將」(副總兵)──「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的地方武官階。總兵以下的各官其實原本都是明代邊防鎮戍系統中的臨時編制,其所屬兵力都算是「營」,彼此沒有太大的區別;在清代也是如此,只是這個階級反映了各級官所統帥的「營」的大小──明中葉以後的「營」都是以千計,但到了清代通常只有數百而已。)

(實際上,清代儘管定下了這樣的品級,巡撫、總督用的還是臨時的「欽差╳╳╳╳」之類的「關防」,而不是府州縣正官的印信)

(沒錯,清朝從明朝那裡繼承了非常多的制度下來;包括「衛所制」)

像鄭成功那樣囂張收個部將就稱鎮甚至掛印的,自己的位階當然不能太低──他起兵時自稱「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大將軍」比「將軍」還要高一階。不過在這之上比的就是爵位而不是官職了,只有那些沒有伯侯公王(對,只有武臣)一路昇上去的才在苦哈哈的配將軍印──《清史稿.職官志》載:「庫藏經略、大將軍、將軍印凡百餘,乾隆十四年始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