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そなえ)[3]
譯自此: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2%99
--
隊形
行軍隊形
前述部隊在備當中的行軍隊列是組成:
旗~鐵砲組~長柄組~騎馬隊~士大將~弓組~小荷馱
這樣的順序;其他像:
旗~鐵砲組~長柄組~弓組~士大將~騎馬隊~小荷馱
這樣的例子也有(在後者當中也有備是沒有弓組的)。
後方的小荷馱由何者(騎馬隊、弓組)來護衛所造成的差異是值得好好思考的。備的隊列順序大抵是以便於部署戰鬥隊形組成的,雖然由於各大名間的差異細部的編成有所不同,但便於採取戰鬥隊形這點上是同樣的。
戰鬥隊形
戰鬥隊形又稱為「陣立」,是從行軍隊形轉為與敵方準備戰鬥的會戰之際各隊的配置。
備的戰鬥隊形與西洋的西班牙大方陣(tercio)和毛理斯(Maurits van Nassau-Siegen)等人的配置不同,沒有嚴密的操典,也沒有採用各部隊成一列橫隊(視情況有時為二列) 並列的密集隊形,其配置隨著戰況常進行頻繁的變更。然而,前線為各足輕部隊、騎馬武者隊配置在後方,前者形成戰線、後者突破戰線云云是基本的形式(不用說,在奇襲、夜襲時不限於此)。
在這之上,與同時代西洋的戰鬥隊形相較,備有著更高的機動力與地形的適應力,能夠在複雜地形中機動並且以備為單位進行迂迴、從行軍隊形即時轉換成戰鬥隊形(然而,正面衝力很差)。
又,備本身是不太重視魚鱗或鶴翼之類的陣形。這些陣形基本上反映的是備以上的部隊配置。儘管在江戶時代的軍學書中有顯示單個備組成陣型的方式,在實際進行會戰的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過半的足輕由動員兵所組成,維持如此複雜的陣型會喪失機動力,並不現實。
圖1是從描繪會戰的戰國合戰圖屏風當中,「陣立」的明顯程度足以確定的、岩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川中島合戰圖屏風〉中的武田信玄本陣備,以及,福岡市博物館所藏,〈關原合戰圖屏風〉(與本稿開頭德川美術館藏的屏風圖中的構圖相同)中的德川家康本陣備。圖2是一般的備(戰鬥前)模式化後的圖。關於圖1的德川家康本陣備,刪去了在其中央單獨描繪的酒井左衛門尉備,只標示了家康的直屬部隊(不過,關原之戰酒井左衛門尉家次並未參加,可能是酒井雅樂頭重忠之誤)。
圖1:
圖2:
石高所造成的差異
10萬石級的大名保有數個備,數十萬石的「大」大名更能夠保有數個由復數的備組成的「一手」部隊(也就是說一支「一手」部隊就相當於10萬石級大名的戰力)。在後者的場合,指揮的兵員過多,以致於在全盤指揮上將領單獨一人的完全統帥是不可能的事。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支或數支「一手」部隊是編組成獨立部隊來行動。
圖3是記載於《武德編年集成》的小田原之陣,其中構成德川家康軍團的模式圖。在此圖中,先手眾七手與第二支先手眾七手就是諸如此類的由複數的備構成(儘管前面那支所有的備較多)的「一手」,比單一的備更能夠採取有彈性的戰術行動。再加上後述的特徵,就是能夠在一個戰場上單獨作戰的、所謂戰略單位的部隊。
圖3:
又,一手單位內的部隊隨著規模大小而有不同,但旗本部隊的組成則沒有太大的差別(本陣備下一項內解說)。一手部隊大約由2000~5000名兵員組成,而這也與備相同隨著各種不同的條件而變動。這時,在必須組成一手部隊但兵員不足的場合,有著以多個同樣的小大名合併在一起組成的一手,相反的也有人員過多的大大名如上述的德川家康軍團一般分割部隊,變成複數的一手部隊來運用的。當然,也有以備為單位執行作戰行動的事,但總的來說其屬於一手部隊是不會錯的。
本陣備
連一個完整的備都沒有的大名與能夠編成數個備的大名、特別是與後者直接率領的本陣備在構造上沒有太大的差異。
本陣備之下還有其他的備需要指揮,因此,全盤指揮與指揮本陣備自身、這樣的二元指揮系統是必要的。結果變成了由大名指揮全軍、由重臣的一部分執掌本陣備的指揮(例:圖3的武者奉行),而騎馬隊組頭則將足輕組置於其指揮下(儘管並不明確)等接掌備的戰鬥指揮官的狀況。
此外,本陣備與其他備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包含了工兵(金堀眾、黑鍬眾、小普請眾)、主計(納戶方、右筆)、廚師(台所方)、醫生、僧侶(陣僧)等等後方支援的職種,更有著僅見於本陣備、超出其他備所有的大規模的小荷馱隊(雖然圖3中省略掉了,家康本陣備中其實還有陣場奉行、小屋營作奉行等等)。
這些與小屋懸組(於戰地建造宿營地的部隊)一樣獨立編成的部隊還有許多類的職種。
寄騎同心制
又,在編有許多備的場合,雖然本陣備以外的備由重臣擔任的士大將來指揮,但該備的組成幾乎都不是其所屬,而是與重臣相同地位的大名的家臣。他們是依據大名的命令作為「寄騎」組成備,接受重臣的指揮,絕對沒有變成重臣的家臣(陪臣)。
這所謂的「寄騎同心制」,是給予重臣絕大的權力,組成並指揮備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高橋典幸、山田邦明、保谷徹、一ノ瀬俊也,《日本軍事史》(吉川弘文館,2006年),ISBN:4-642-07953-X
高橋修,《歴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別編集 決定版 図説・戦国合戦図屏風》(学習研究社,2004年),ISBN:4-05-402579-X
中村通夫、湯沢幸吉郎校訂《雑兵物語 おあむ物語 付おきく物語》(岩波書店,1943年),ISBN:4-00-302451-6 。
此外,大多還参照了学習研究社的「歴史群像特別編集系列」。(完)
譯自此: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2%99
--
隊形
行軍隊形
前述部隊在備當中的行軍隊列是組成:
旗~鐵砲組~長柄組~騎馬隊~士大將~弓組~小荷馱
這樣的順序;其他像:
旗~鐵砲組~長柄組~弓組~士大將~騎馬隊~小荷馱
這樣的例子也有(在後者當中也有備是沒有弓組的)。
後方的小荷馱由何者(騎馬隊、弓組)來護衛所造成的差異是值得好好思考的。備的隊列順序大抵是以便於部署戰鬥隊形組成的,雖然由於各大名間的差異細部的編成有所不同,但便於採取戰鬥隊形這點上是同樣的。
戰鬥隊形
戰鬥隊形又稱為「陣立」,是從行軍隊形轉為與敵方準備戰鬥的會戰之際各隊的配置。
備的戰鬥隊形與西洋的西班牙大方陣(tercio)和毛理斯(Maurits van Nassau-Siegen)等人的配置不同,沒有嚴密的操典,也沒有採用各部隊成一列橫隊(視情況有時為二列) 並列的密集隊形,其配置隨著戰況常進行頻繁的變更。然而,前線為各足輕部隊、騎馬武者隊配置在後方,前者形成戰線、後者突破戰線云云是基本的形式(不用說,在奇襲、夜襲時不限於此)。
在這之上,與同時代西洋的戰鬥隊形相較,備有著更高的機動力與地形的適應力,能夠在複雜地形中機動並且以備為單位進行迂迴、從行軍隊形即時轉換成戰鬥隊形(然而,正面衝力很差)。
又,備本身是不太重視魚鱗或鶴翼之類的陣形。這些陣形基本上反映的是備以上的部隊配置。儘管在江戶時代的軍學書中有顯示單個備組成陣型的方式,在實際進行會戰的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過半的足輕由動員兵所組成,維持如此複雜的陣型會喪失機動力,並不現實。
圖1是從描繪會戰的戰國合戰圖屏風當中,「陣立」的明顯程度足以確定的、岩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川中島合戰圖屏風〉中的武田信玄本陣備,以及,福岡市博物館所藏,〈關原合戰圖屏風〉(與本稿開頭德川美術館藏的屏風圖中的構圖相同)中的德川家康本陣備。圖2是一般的備(戰鬥前)模式化後的圖。關於圖1的德川家康本陣備,刪去了在其中央單獨描繪的酒井左衛門尉備,只標示了家康的直屬部隊(不過,關原之戰酒井左衛門尉家次並未參加,可能是酒井雅樂頭重忠之誤)。
圖1:
圖2:
石高所造成的差異
10萬石級的大名保有數個備,數十萬石的「大」大名更能夠保有數個由復數的備組成的「一手」部隊(也就是說一支「一手」部隊就相當於10萬石級大名的戰力)。在後者的場合,指揮的兵員過多,以致於在全盤指揮上將領單獨一人的完全統帥是不可能的事。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支或數支「一手」部隊是編組成獨立部隊來行動。
圖3是記載於《武德編年集成》的小田原之陣,其中構成德川家康軍團的模式圖。在此圖中,先手眾七手與第二支先手眾七手就是諸如此類的由複數的備構成(儘管前面那支所有的備較多)的「一手」,比單一的備更能夠採取有彈性的戰術行動。再加上後述的特徵,就是能夠在一個戰場上單獨作戰的、所謂戰略單位的部隊。
圖3:
又,一手單位內的部隊隨著規模大小而有不同,但旗本部隊的組成則沒有太大的差別(本陣備下一項內解說)。一手部隊大約由2000~5000名兵員組成,而這也與備相同隨著各種不同的條件而變動。這時,在必須組成一手部隊但兵員不足的場合,有著以多個同樣的小大名合併在一起組成的一手,相反的也有人員過多的大大名如上述的德川家康軍團一般分割部隊,變成複數的一手部隊來運用的。當然,也有以備為單位執行作戰行動的事,但總的來說其屬於一手部隊是不會錯的。
本陣備
連一個完整的備都沒有的大名與能夠編成數個備的大名、特別是與後者直接率領的本陣備在構造上沒有太大的差異。
本陣備之下還有其他的備需要指揮,因此,全盤指揮與指揮本陣備自身、這樣的二元指揮系統是必要的。結果變成了由大名指揮全軍、由重臣的一部分執掌本陣備的指揮(例:圖3的武者奉行),而騎馬隊組頭則將足輕組置於其指揮下(儘管並不明確)等接掌備的戰鬥指揮官的狀況。
此外,本陣備與其他備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包含了工兵(金堀眾、黑鍬眾、小普請眾)、主計(納戶方、右筆)、廚師(台所方)、醫生、僧侶(陣僧)等等後方支援的職種,更有著僅見於本陣備、超出其他備所有的大規模的小荷馱隊(雖然圖3中省略掉了,家康本陣備中其實還有陣場奉行、小屋營作奉行等等)。
這些與小屋懸組(於戰地建造宿營地的部隊)一樣獨立編成的部隊還有許多類的職種。
寄騎同心制
又,在編有許多備的場合,雖然本陣備以外的備由重臣擔任的士大將來指揮,但該備的組成幾乎都不是其所屬,而是與重臣相同地位的大名的家臣。他們是依據大名的命令作為「寄騎」組成備,接受重臣的指揮,絕對沒有變成重臣的家臣(陪臣)。
這所謂的「寄騎同心制」,是給予重臣絕大的權力,組成並指揮備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高橋典幸、山田邦明、保谷徹、一ノ瀬俊也,《日本軍事史》(吉川弘文館,2006年),ISBN:4-642-07953-X
高橋修,《歴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別編集 決定版 図説・戦国合戦図屏風》(学習研究社,2004年),ISBN:4-05-402579-X
中村通夫、湯沢幸吉郎校訂《雑兵物語 おあむ物語 付おきく物語》(岩波書店,1943年),ISBN:4-00-302451-6 。
此外,大多還参照了学習研究社的「歴史群像特別編集系列」。(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