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紀西歐步兵的戰術[3]

原文見此:http://www.geocities.com/ao1617/TactiqueUk.html

--

瑞典模式

當1617年瑞典國王登基時,他必須面對的是與波蘭、丹麥和俄羅斯的戰爭。為了與這些敵人對抗,他按照德國版的荷蘭模式(Landesdefension,發源於三十年戰爭初期)重新組織了一支新部隊。Landesdefension很廉價,依靠的是地方徵招的部隊。

在戰術上,600人的「半團」(1/2 regiment)取代了「臨時團」(provisional
regiment)。「半團」的部署方式見下。第一線是216人的長矛兵方陣,第二線是192人的重火槍手方陣,預備隊線則是96人、呈16列的重火槍手方陣。重火槍手方陣可以向前推進到長矛兵方陣的其中一邊,或者分成兩部分保護長矛兵方陣的兩側。



(瑞士步兵「半團」圖示。每個「半團」有96名軍官和504名士兵。

第一線(黃色)為216人的長矛兵方陣,分成36列(每列6人:1名士官(coporal),4名普通士兵和一名督戰員file-closer)。

第二線(藍色)為192人的重火槍手方陣,排成32列。

第三線(綠色)或預備隊線為96人的重火槍手方陣,排成16列;或者排成兩個各8列的方陣。

第二線的重火槍手可以前進支援長矛兵。)

Gustavus的一項發明之一是瑞典的「旅」(Brigade)。一般說來,「旅」由3又1/2個「團」組成,總數介於1800-2000人之間。通常瑞典人以兩平行線的方式部署他們的「旅」。在琉森(Lutzen,1632)會戰期間,第一線和第二線各有4個旅。

Gustavus對戰爭藝術的主要影響之一是火力的運用及其重要性。他的步兵被訓練成等待到最後一刻(相距30-65公尺)才進行「齊射」(fire by "salvo",整個單位的重火槍手以一層或二層的方式齊射,製造出一堵彈幕),然後用長矛和劍對敵人發起攻擊。「團」砲兵的引進(每團2門3磅砲)在近接支援步兵時增強了瑞典步兵的火力。



(瑞典「旅」的戰術部署,由3又1/2個「團」組成,有328名軍官和1512名士兵(648名長矛兵和864重火槍手))

同時為了支援騎兵,Gustavus引進了50至200人的重火槍手支隊,稱作「直轄」(commanded)重火槍手,與騎兵中隊(squadron)密切協同。這些重火槍手在直接瞄準射擊的距離內以「齊射」(salvo)的方式開火,試圖擊潰敵人的衝鋒。他們是從「團」部的預備隊或者主力重火槍手預備隊(此「團」沒有編制長矛兵)中抽調出。

1631年,在不列騰費爾德(Breitenfield)戰役中,瑞典步兵組織成7個旅(20又1/2個「團」,12700人)以及大約17個重火槍手支隊(約2400人),而騎兵組織成28個中隊(約8000人)。相對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軍,其步兵組織成14個1500人的方陣。這場戰役的帶來的衝擊非常重要也非常快速,主要的歐洲軍隊都開始模仿瑞典模式。

瑞典的戰術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

.首先,只有訓練精良的步兵能夠以齊射(salvo)的方式射擊,並頂住敵人的對抗火力。
.其次,瑞典系統非常適合防禦,但在採取攻勢時則受到相當限制,其戰線可能無法維持。在不列騰費爾德戰役中,Gustavus用半個「團」組成了一支縱隊(一支縱隊可能有第一線的8列長矛兵,每列27名;以及第二線的重火槍手)去攻擊帝國軍的中央。


最後,瑞典「旅」在1632年Gustavus死於琉森後兩年,就消失了。它需要許多訓練良好的士官團隊(NCO),而且在進攻時並不是很有效率的陣形。500-600人的「半團」或者「營」(battalion)成了較少長矛兵和教多重火槍手的戰術隊形,兩者的比例為2:1。自1640年起,「旅」指的不過是一群「營」。

西班牙Tercio並未在不列騰費爾德和琉森現身,而是在諾德林根(Nordlingen)戰役中投入戰場;利用厚實的陣形和槍手的技巧,他們足以抵擋瑞典人的攻擊。在這場最後的戰鬥中瑞典人並未真的利用他們較佳的機動性。(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