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第二次南北朝與鄭阮戰爭(1627-1673) [1]

譯自以下網址: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nh-Nguyen_War

--

鄭阮戰爭(1627-1673):係指當時爆發於越南此兩大統治家族之間的長期戰爭。


並肩合作

鄭氏與阮氏家族的先祖都源出於黎利(Lê Lợi,1384或1385?-1433)的親密戰友與助手;黎利正是解放越南免於中國統治,於1428年建立黎朝(1428-1527)的英雄王者。然而到了1520年,一連串昏庸暴虐的王位繼承者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內戰的狀態。在接下來的20年裡,鄭氏與阮氏攜手同盟,對抗篡位者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在理論上,他們是代表黎朝(黎維憲,Lê Trang Tông)而戰;但實際上國王不過是幾乎沒有實權的橡皮圖章。


1540年左右的越南。圖中紅色的部分為莫朝控制的區域,灰色為鄭阮聯軍所有,黃色則是占婆所在。圖片來源

分道揚鑣

自1525年以降的時期,最主要的推手是阮淦(Nguyễn Kim,1476–1545)。他的女兒與鄭家的年輕主人鄭檢(Trịnh Kiểm)締結婚姻。到了大約1530年,叛軍被迫逃亡至瀾滄(Lan Xang,今天的寮國);但他們重新集結了一支部隊並且攻佔了一些南方的省份。1545年阮淦遭人暗殺,而其女婿鄭檢接手控制了整個御林軍。13年後(1588),鄭檢將最南方廣南(Quang Nam)省的統治權交給了阮淦的兒子、其妻的兄弟阮潢(Nguyễn Hoàng,1525-1613)。兩大家族的交惡大約始於此。

阮潢在接下來的55年裡統治著廣南。他逐漸地鞏固了他的統治,並將他的控制範圍南向延伸,進入了占婆(Champa)殘存的領土。他周期性地將他的兵力送往北方協助鄭氏,與莫朝長期交戰。1570年鄭檢過世,次子鄭松(Trịnh Tùng)繼位。松是非常有活力的領導者,他且於1572年從莫王手中奪取了河內。然而,莫王莫茂洽(Mạc Mau Hiep)在次年奪回了那座城池。直到20年(1592)後,鄭松才再次攻佔河內,處決了莫王。次年阮潢親自來到了朝廷,帶來了錢糧兵馬協助剿滅殘餘的莫朝軍隊。

一但莫朝被擊敗,鄭氏對於阮潢以一個南方獨立的王公身分遂行其獨立的統治感到越來越不愉快。1600年,為了一些不知名的理由,阮家年老的統治者切斷了與鄭氏的關係,自立為王(Vương)。之後阮潢死於1613年,而阮家的新領導者阮福源(Nguyễn Phúc Nguyên,1563-1635)延續了挑戰的政策。阮福源同時與航抵此區域的歐洲人建立了友誼,一個外國貿易站在會安(Hội An)開張。到了1615年,在葡萄牙工程師的協助下阮氏開始了他們自己西洋銅砲的生產。


1560年左右的越南,綠色的部分即阮家新分得的領地。圖片來源

首次征伐

1620年,阮福源正式的拒絕了將賦稅交與河內的朝廷。一份正式的諭令要求阮氏臣服於朝廷的權威,而它也被正式的拒絕了。1623年鄭松逝世,其子鄭梉(Trịnh Trang)繼立。鄭梉再次正式的要求阮氏臣服,阮福源也一再拒絕。鄭氏與阮氏雙方公開的戰爭終於在1627年爆發開來,而鄭氏的大軍與阮氏連續交戰了四個月都未能取勝。戰爭的結果則是越南被強而有力的分裂成南北兩部分,鄭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據了大部分的南方;雙方的分界線在廣平省(Quang Binh Province)的崢江(Gianh River)上。這條疆界與北緯十七度線非常接近(實際上,就在廣治Quang Tri省南方的邊海Ben Hai河才是越南分裂時期(1954-1975)南北越的分界線)。

相較於鄭氏統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領土,阮氏也具備一些優勢。首先,他們處於守勢的地位。其次,阮氏在他們與歐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觸中獲益,得以購置較先進的歐洲軍備,在城防中僱庸歐洲的軍事專家。第三,地理形勢對他們有利:大規模有組織的軍隊僅適合平原曠野,而此種地點在越南十分希少;山岳幾乎擠進了海裡頭。

在首批攻勢之後,阮氏建立了兩條主要的堡壘線,橫亙在山海間的幾英哩平地中。城牆豎立在順化(Hue)北方的洞海(Dong Hoi)市附近。阮氏在這條線上抵禦了鄭氏無數次的攻勢直到1672年。在此期間的故事主要展開於一名偉大的越南將軍身上:他為阮氏所賞識,由後者從鄭氏的宮廷中挖角而來;在越南,阮氏政權防禦工事的成功設計被認為是他的功勞。

鄭氏為了對抗這幾道牆,前後徵集了十萬名士兵,五百頭戰象與五百艘戰船(Dupuy,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p.596)。對阮氏城牆防禦的首度攻擊未能奏效,攻擊持續了數年。(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