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歷史真相

敘事者採取了什麼樣的角度來理解在他身邊發生的事情,就會有不同角度的敘述。因此在所謂的「歷史真相」上頭應該分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物理世界所發生的冷冰冰的事實,另一個層次是這個事實是怎樣在一個人、一群人的心中與其他事實交織起來,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記憶網絡。

我想第一個層次毋庸贅言,那是比較沒問題的;至於「國民黨共產黨哪一黨對抗戰比較有貢獻」類似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屬於第二個層次的。這個問題可以被這兩個陣營的人同時提出,可見在雙方的歷史記憶中抗戰都是件很重要的事實;但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各自的歷史記憶自然會把不同的歷史事實與抗戰連貫在一起,因而抗戰的意義也就變得不同。以國民黨而言抗戰之所以會成為一場「慘勝」,除了中國實際上的確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消耗甚鉅,共產黨卻日益實力壯大,因而在內戰中國民黨把中國大陸給輸掉了。將國民黨的消耗、共產黨的壯大以及內戰的失敗聯繫起來,再加上那個「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的「鐵證」,國民黨官方的史藉也就很自然的流露出「共產黨沒有抗日」的意味。

國民黨史籍造假的部分我想對有在看一些非國民黨資料的人來說應該不難分辨出來,至少不會再對國民黨官方的東西那樣信任。就我而言,看過李宗仁回憶錄後的感想就是,今天大家會討論共產黨國民黨哪一黨對抗戰比較有貢獻,可是很少人去討論這些前「軍閥」,國民黨的雜牌軍打得怎樣;台兒莊其實主要靠的還是這些雜牌軍在打(湯恩伯除外),把這筆仗算到國民黨頭上其實不甚恰當。同理,抗戰期間的游擊武力一開始恐怕也是以地方自發起義的為多,因為他們後來被共產黨「收編」而把戰功算在共產黨頭上,說不過去。


傳說中的國字臉李宗仁。圖片來源

總而言之會有「國民黨共產黨哪一黨對抗戰比較有貢獻」的爭論,其實主要是導因於在後來內戰的發展中,既然抗日的主體是中國,那麼取得抗日主體頭銜的一方也就有真正代表中國的資格。今天沒有中國人在「晉系」、「桂系」軍閥下討生活,所以也就沒人辯白「晉系」、「桂系」對抗戰的貢獻如何如何,至多是像國民黨一樣「攘為己功」(比如說太原五百完人之類…不過這是內戰的事)。到底抗日的人心理怎樣為自己定位,又有誰在關心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