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圖曼帝國簡史(至16世紀)[4]

譯自以下網頁:

http://www.ucalgary.ca/applied_history/tutor/islam/empires/ottoman/

--

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西元1480年到1520年

穆罕默德的兒子與繼承者拜亞吉德二世(Bayazid II)將帝國的武力征討對象從基督教歐洲轉向埃及與波斯的伊斯蘭帝國;這種舉動削弱了顎圖曼帝國的基礎,聖戰士只能對非穆斯林發動戰爭。在1485年埃及的馬穆魯克(Mameluk)蘇丹國是當時最古老的伊斯蘭王朝,其領導者同是也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統治者。然而馬穆魯克人與被拜亞吉德擊敗的帝位競爭者捷姆(Cem)同一陣線,引起了拜亞吉德的憤怒。雖然在拜亞吉德的兒子賽利姆(Selim,1512-20)繼任前雙方之間沒有發生重大的戰役,拜亞吉德在位期間點燃的仇恨陳列出穆斯林國家間潛藏的敵意。

拜亞吉德在位期間伊斯蘭世界中更重大的發展發生在1501年,「沙」伊斯邁爾一世(Shah Ismail I)在波斯建立了薩凡微(Safavid)帝國。作為一個什葉派帝國,薩凡微立刻宣示了其對遜尼派顎圖曼的敵意,後者同時也做了強勢的回應。然而拜亞吉德拒絕直接對抗薩凡微最終部分的導致他在1512年被迫遜位於他的兒子賽利姆。

賽利姆著手於對付薩凡微的激烈戰爭,並很快的也將他的仇恨擴展到馬穆魯克的埃及。他執著於征服的心智為他贏得「冷酷賽利姆」(Selim the Grim)的稱號。賽利姆感到對薩凡微發動戰爭的必要不僅僅是出於宗教上的歧異,同時也肇因於顎圖曼東方邊界上一個不斷擴張的國家所造成的軍事威脅。兩個帝國型態不同但系出伊斯蘭同源的事實看起來沒有妨礙他們與對方的戰鬥。同樣的情形也存在於歐洲,無視於共享同一信仰的基督教國家之間為了政治理由發動戰爭毫不猶豫。同樣的,國祚較短的薩凡微只要存在,兩國之間就會為了政治和宗教理由戰爭不斷──既然他們都相信對方繼承的是伊斯蘭的異端。作為雙方第一次接觸的準備,賽利姆對顎圖曼境內的什葉派回教徒採取行動,在1514年屠殺了40000人。當年年尾顎圖曼部隊與薩凡微遭遇於小亞細亞東部的洽德倫(Chaldiran)戰役,優勢的顎圖曼砲兵讓他們贏得對薩凡微的勝利。賽利姆繼續往東方的薩凡微首都大不里士(Tabriz)推進,但疲倦的新軍迫使他在東天來臨之前回到伊斯坦堡。


賽利姆二世於1567年接見了薩凡微的外交使節。

賽利姆的下一個軍事行動對付的是南方的馬穆魯克。雖然馬穆魯克和顎圖曼一樣是遜尼派的伊斯蘭教徒,也不像薩凡微那樣威脅著要往顎圖曼的領土境內擴張,賽利姆仍然選擇入侵。他的入侵理由是馬穆魯克──為疫疾和糟糕的經濟所削弱──在面對新威脅時其力量再也不足以守護伊斯蘭世界。這些威脅當中最主要的是葡萄牙的海軍實力,他們在達.迦瑪(Vasco da Gama)的領導下於1498年成功的繞過非洲。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和紅海貿易的結果威脅到週邊海域的伊斯蘭領土。顎圖曼人辯道馬穆魯克──缺乏海軍和現代火器──不足以保護伊斯蘭遠離葡萄牙人的威脅。顎圖曼人更擔憂的是對於馬穆魯克控制下的聖城,葡萄牙人在紅海對麥加(Mecca)和麥地那(Medina)的威脅。由於這個理由,顎圖曼人認為他們是唯一夠力抵禦葡萄牙人保護聖城的伊斯蘭帝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