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圖曼帝國簡史(至16世紀)[3]

譯自以下網頁:

http://www.ucalgary.ca/applied_history/tutor/islam/empires/ottoman/

--

中興以及新一波的征服,西元1402年到1480年

在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那軟弱的後繼者們沒有能力維持他那遼闊的帝國,因此顎圖曼得以鞏固並重建他們的帝國。從1402年完全的廢墟到1453年攻下君士坦丁堡滅掉拜占庭,顎圖曼經歷了一段歷史上最了不起的中興之一。研究顎圖曼的學者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在這樣短的期間內顎圖曼的完全復興是怎麼辦到的。

簡短的答案是一連串有力的領導者,加上傳統土耳其聖戰士對征服的渴望使得顎圖曼帝國快速重建。雖然小亞細亞在帖木兒勝利之後為拜亞吉德的兒子們所分治,他最小的兒子穆罕默德(Mehmed)很快的確立他對其他人的權威,到了1416年他已經統一了整個小亞細亞。為了臣服他其他的兄弟,穆罕默德甚至與拜占庭簽下條約,在他征服巴爾幹時拜占庭監禁他的兄弟。然而儘管有穆罕默德的領導才能,15世紀前幾年的特徵基本上是顎圖曼境內小規模的內戰。在穆罕默德兒子穆拉特二世(Murad II)征服巴爾幹的期間顎圖曼從歐洲取得了新武器,包括火砲與槍支,隨後並將之改良,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在使用火器的同時他們也加強了海軍。在1440年代與海軍強權威尼斯的戰爭導致顎圖曼海軍的發展,而到了1442年顎圖曼帝國在加里波里有60艘戰艦,在多瑙河上則有100艘船隻。顎圖曼艦隊的快速成長實際上迫使威尼斯增強他們的海軍。

在穆拉特二世的兒子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治下顎圖曼達到完全的復興;他本人以法第(Fatih),也就是「征服者」(Conqueror)聞名。他不但注定重建帖木兒之前顎圖曼帝國的光榮,而且還要將之發揚光大。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經歷了數世紀的伊斯蘭襲擊之後,穆罕默德決定穆斯林一勞永逸的時候到了。經過54天的圍城君士坦丁堡落入顎圖曼的手中,隨即改名為伊斯坦堡。


穆罕默德二世。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圍城戰始於1453年4月6日,8500名的拜占庭部隊要面對顎圖曼50000大軍。30年前顎圖曼即已開始採用火器,期間大幅改進他們的砲兵,到了此時已擁有當時全世界最精良的武器。顎圖曼使用的火砲之重大歐洲前所未見,儘管君士坦丁堡擁有中世紀防禦力最高的城牆,仍然不是顎圖曼近代兵器的對手。
1453年5月29日,經過了54天的戰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進入了君士坦丁堡,並在聖索非亞大教堂--由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所建拜占庭城內最古老的教堂--進行祈禱。然後他下令將他改為清真寺,並將城市改名為伊斯坦堡(Islambol, or Istanbul),「充溢著伊斯蘭」("Islam abounds")。首都牢牢的陷入了顎圖曼手中,拜占庭帝國迅速瓦解。顎圖曼接收其領土,而東方正教的千年帝國就此壽終正寢。

穆罕默德很明白控制這個歐亞間陸橋的戰略價值,因此他花上許多時間將它轉變為帝國的首都。例如他指導人口的增長,城市人口從征服前的三萬增長到1478年人口普查的十萬。到1600年伊斯坦堡有人口七十萬,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穆罕默德同時在市內興建清真寺、公共澡堂、公共建築、旅館以及市場,其中許多留存至今。

穆罕默德在攻下伊斯坦堡後下令建造的許多重要建築之一是托普卡普宮殿(Topkapi Palace)。從1466到1478興工12年才建造完成,它是將來400年顎圖曼蘇丹的居所。1839年蘇丹阿布杜邁吉德一世(Abdulmecid I)將宮殿遷往他處,而托普卡普就荒廢著,直到1924年土耳其的新政府將它改建為博物館。托普卡普宮殿博物館收藏有全世界最古老且卷秩最為龐大的少數幾部可蘭經之一。)

穆罕默德二世並不僅僅因為征服君士坦丁堡而獲得征服者的稱號。他在1454年要求黑海沿岸的土地承認顎圖曼的支配,其中包括許多熱那亞殖民地和摩達維亞(Moldavia)王國。1463年穆罕默德在韃靼尼爾的兩側建築堡壘,因而取得小亞細亞與歐陸之間戰略水道的控制。同樣在1463年,許多年在巴爾幹的經營終於讓穆罕默德成功兼併波士尼亞,並導致波士尼亞的伊斯蘭化;而一直到今天整個巴爾幹地區還間接受此事件的影響。

(波士尼亞的伊斯蘭化

雖然整個巴爾幹地區幾乎是在同時納入顎圖曼治下,伊斯蘭在整個地區的傳播並不平均。1990年代前南斯拉夫境內衝突的部份原因就在於信仰東方正教的塞爾維亞人(Serb)、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人(Croats)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波士尼亞人之間宗教信仰的不同。為何波士尼亞人在顎圖曼治下全皈依了伊斯蘭教,而巴爾幹其他地區--除了幾乎也都皈依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仍信仰基督教,是許多學者研究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後爆發的巴爾幹戰爭的主題。

在顎圖曼侵略之前,波士尼亞是許多未忠誠皈依基督教的地區之一。11世紀波士尼亞建立起獨立的教會,既不統屬於天主教會也不屬於東正教會;即使如此在顎圖曼侵略的15世紀前夕它也已搖搖欲墜。大部分學者都反對波士尼亞伊斯蘭化的舊理論--在顎圖曼侵略之下大量的穆斯林湧進這個地區。顎圖曼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實際上移民波士尼亞的土耳其人很少;穆斯林人數的增加導因於當地人口改宗伊斯蘭。1468-9年,顎圖曼兼併波士尼亞沒多久,顎圖曼紀錄顯示當地大約有185000名基督徒,相較於1700名穆斯林。到1485年,數據是155000名基督徒和22000名穆斯林。至1520年,當地大約有98000名基督徒和84000名穆斯林,而到了1600年穆斯林成為多數族群。考慮所有人口並未在此期間大幅增長,很明顯的並沒有外來穆斯林的移入;只是單純的波士尼亞人自己改宗了。

波士尼亞基督教會的軟弱是大規模誠皈伊斯蘭最重要的因素。波士尼亞當地缺乏有組織的教會,尤其是與周圍的塞爾維亞人或克羅埃西亞人。許多波士尼亞人在沒有任何高層教會的引導之下皈伊基督教。這種指導的缺乏導致波士尼亞一種民間信仰式基督教的發展,適應人們傳統儀式習俗的需要。將人們的信仰從同樣世俗的基督教模式轉換成伊斯蘭並不困難,尤其是波士尼亞的許多傳統仍維持不變。)

同時在東方,在1470年代穆罕默德面臨烏贊.哈珊的挑戰;他是土耳其白羊(Aq-Qoyunlu)聯盟的統治者,地跨東小亞細亞與北波斯,並與威尼斯和塞普路斯聯合對抗顎圖曼。穆罕默德在幼發拉底河上的巴斯肯特(Baskent)戰役中擊敗烏贊.哈珊,然後將目標轉向威尼斯。1478年穆罕默德切斷了威尼斯的海上交通,逼迫威尼斯將部份巴爾幹的領土割讓給顎圖曼。1480年,穆罕默德死於入侵義大利與教皇領地的途中。出於對逼近的顎圖曼侵略的恐懼,教皇甚至準備逃往法國。

大部分顎圖曼史家同意穆罕默德是帝國真正的奠基者,不僅是因為他的軍事征服,還因為他建立帝國內部結構的工作。他為自己取得的封號「兩塊陸地與兩處水域之主」,意味著他在歐洲和亞洲的領土以及黑海和地中海。在穆罕默德統治期間顎圖曼發展成為專制王權,由蘇丹取得所有的統治權力。顎圖曼爭辯著蘇丹需要徹底凌駕於帝國與政府的權力,以保護人民免於腐敗政府的威脅。在顎圖曼帝國前數百年蘇丹的確毫不寬容文官的腐敗,認為這將導致在人民眼中他們權力的削弱;顎圖曼總是對於人民對政府的意見很有興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禁止士兵在征服的村莊劫掠,甚至執行某種意義上的民意調查;在每個星期五的禮拜日,藉由監視清真寺調查誰將蘇丹的名字放在他們的祈禱中--祈禱人可選擇要不要這樣做--政府當局可以辨明哪個地區支持蘇丹而哪個地區不是。


伊斯坦堡法提清真寺(Fatih Mosque)的內部景觀,為榮耀穆罕默德二世所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