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陸的地緣政治,1500-1700[1]

譯自Jos Gommans, Mughal Warfare:Indian frontiers and high roads to empire, 1500-1700(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2), pp.23 - 37。原標題為Nuclear zones of power。

--

蒙兀兒(Mughal)的印度帝國始建於喀布爾(Kabul)。對伯布爾(Babur)和其蒙兀兒夥伴而言,印度是次佳的選擇;既然他們強大的對手烏茲別克人(Uzbek)屢屢將他們從中亞的家鄉法罕那(Ferghana)驅逐而出。作為他們年幼時純真心靈的追憶,即使已經穩妥的在印度建立了豪奢得多的首府,蒙兀兒人仍懷念著他們粗樸的、在撒馬爾罕(Samarkand)的「失樂園」,持續了至少一個半世紀。雖然伯布爾在1504年征服了喀布爾,直到1516年蒙兀兒人才開始從那侵入印度斯坦(Hindustan)。1522年他們征服了坎達哈(Qandahar);而四年後,1526年,當他們在著名的第一次帕尼帕特(Panipat)戰役中擊敗了羅蒂─阿富汗(Lodi-Afhgan)人時,他們決定留在印度。1540年,當另一個印度─阿富汗王朝將伯布爾的兒子與繼承者、胡莫元(Humayun)逐出印度時,後者──在短暫丟臉的為伊朗的薩凡薇(Safavid)王朝收留後──在喀布爾經營著,再度立足。於此伯布爾的歷史再次重演。在伊朗政權支持下統治此地若干年後,1555年胡莫元在錫爾信(Sirhind)附近擊敗了蘇爾─阿富汗(Sur-Afghan)人,奪回了他父親的印度帝國。




帕尼帕特戰役。圖片來源

喀布爾是從圖巒(Turan,即中亞)到印度的主要孔道。但若與此區的其他主要城市相較,尤其是歇拉子(Herat)與坎達哈,可以將它視為印度次大陸極西北的部分。例如,它是可以感受印度季風氣候影響的極西北地區之一,而喀布爾河也流入印度河(Indus)。更重要的是,考量其北向與西向的連結,多虧有了開伯爾(Khyber)山隘,喀布爾在印度的方便旅程內;前者的海拔低,坡度平緩且供水充足。儘管名聞遐邇,還是在阿克巴(Akbar)治下這條通路才成為通往印度最重要的幹道,那時可以通行輪車了。同樣重要的是阿克巴成功的作戰,使得開伯爾在面對隘口周圍的阿富汗部落攻擊時更加安全;為達此目的,在1585至1598年間,他將首都從法特普.錫克利(Fatehpur Sikri)遷往拉合爾(Lahore)。在喀布爾,向西或北穿越辛都庫什(Hindu Kush)山的隘道通行起來都困難的多,而且只能在四月以後,降雪較少、河床較乾的的寥寥數月內才能通行。因此,任何來自印度平原的軍隊與潛在的圖巒或伊朗對手相較,在補給上享有先天優勢。即使如此,印度軍隊仍面對著巨大的補給難題。一條18世紀中葉的資料認定喀布爾地區是雪鄉:

「來自印度的人群與牛隻無法忍受此區的徹骨寒風。這就是為何印度人無法征服與佔領此區穆斯林國家的原因。」
再看看坎達哈,這個重要的商業城市遠在印度軍隊的腳程之外。首先,南方穿過蘇萊曼(Sulaiman)山的通道伯朗(Bolan)、僧迦(Sangar)和果摩(Gomal Pass)提出了重大的難題。雖然伯朗隘並不險峻,而且,舉例來說,在1653年曾是鐸羅.蘇庫訶(Dara Shukoh)麾下蒙兀兒砲兵的行軍路線,但冬日的嚴寒使得所有這些道路都是無法通行的。而早春的溶雪足夠將太早進入狹窄隘道的部隊沖刷的一乾二淨。在仲夏時,炙熱與水的缺乏使得通行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秋季也有主要的補給問題,因為當地的游牧民會向東遷移,雇用他們的駱駝向西行也是不可能的。對龐大的蒙兀兒軍隊而言,前往坎達哈的南方路線旁綿延的沙漠又是一大難題,這使得長距離的給養運送成為必然。


各地相關位置圖。圖改自此

因此,1649至1653年間蒙兀兒的三場作戰證明了,任何從印度發起的、圍攻坎達哈的作戰是必然失敗的,如果那得在夏季的短短幾個月內完成的話。(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mon 的頭像
    Cimon

    逸佚居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