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此網頁:http://www.koreanhero.net/en/TurtleShip.htm

--

龜船

龜船,韓文為kobukson,是世界上第一艘鐵裝甲戰艦。

擁有傲人的無雙火力與機動性,龜船被證明是李舜臣麾下於歷次海戰中的制勝利器。其效果有如海上的戰車一般能夠將敵艦大批擊沉,因此有益於維持朝鮮水兵的士氣,而後者經常在數量上為龐大的日本水軍所壓倒。

不該認為李舜臣完全靠他自己一個人設計並建造了龜船。龜船的計畫與建造需要廣大群眾的努力配合,既包括工匠也包括軍官。舉例來說,在實際面的工作上,羅大用(?,Na Dae-yong) (1556-1612)在使第一艘龜船的設計付諸實行上扮演了重要的腳色。

影片欣賞

龜船概觀

以下為龜船的主要特徵,記載於李舜臣的姪子李芳(Yi Boon)的著作《行錄》(?,Haeng Rok)中。

- 龜船的大小,長34.2公尺,高6.4公尺,寬10.3公尺;也就是說它與板屋船(Panokseon,七年戰爭期間朝鮮水軍的標準戰艦)的尺寸相當。

- 艦首的造型為龍頭,龍口可發射砲彈。

- 船尾的造型為龜尾,另有砲位開置其下。

- 龜「背」是由木板舖成,上面還覆蓋了一層鐵椎。鐵椎之間有狹窄的十字通道,以便船員行動。

- 各邊甲板有6個砲座。

- 戰鬥時船頂的鐵椎上覆蓋一層草蓆,這樣一來當大意的敵人試圖強行登艦時將會被刺穿。

- 任何來自左右舷的攻擊都會被弓矢與火砲擊退,後者可從船的任何部位發射。

- 船內可以窺視船外,但船外無法透視船內。

- 它裝備了各種拋射武器,諸如長程的天、地、玄、黃字火銃。

- 如此一來,它可以遊刃有餘、所向無敵的在數百艘敵艦之間穿梭。

細節描述

龜船在船首設置了一顆龍頭,在船尾則有一條龜尾巴。它有兩層甲板,底層甲板搭載槳手與儲藏補給品,上層甲板則搭載弓箭手與火砲手。它的特殊設計使得裡頭的人在窺探外頭的敵人時不會被發現。

在當時的海戰中,通常試圖登上敵艦並面對面的肉搏交戰。龜船的設計則使得此種攻擊變得特別困難。龜船不僅僅是搭起了屋頂保護戰鬥員(45人)與非戰鬥員(80人),而且船頂布滿了致命的鐵椎,通常隱藏在看起來無害的草蓆之下。

與其他戰船不同,龜船的火砲不僅置於兩側,同時也裝設在船首與船尾,使其火砲的射程具有空前的準度與彈性。龍頭不僅設計成可「噴發」(breathe out)火箭(flaming arrows)與彈丸,同時也能施放硫磺毒氣與煙霧,在朝鮮水軍進行戰術運動時提供掩護,同時也能驚擾某些迷信得多的日本水手。

在船首下方不遠處,另外有一個鬼頭(gargoyle)突出,其功用是做為一種衝擊裝置;而龍頭則秘密掩蓋了龜船的槌擊戰術。在戰役中龜船將向敵艦衝鋒,一但鬼頭擊破船殼,龍頭將在後撤時往缺口發射砲彈。鬼頭的還有另一項功能,它能在船加速行進時切開海波,增進船隻在流體中的運動表現,因此加快了撞擊的速度。

有兩項特徵使得龜船更適於執行其戰術。首先,它是由直徑不小於12公分的紅松原木製造的,這種木材的好處是其相對密度(relative density)為0.73,遠高於典型的界於0.41-0.47的一般木材。其次,龜船的建造還使用了木釘;與銹蝕快速的金屬不同,木釘在吸收水分後會膨脹,因此隨著時間流逝接合的部位會日益牢固。實際上,龜船做為一個整體,是根據這項原則來建造的:連接船頂的支柱都運用了互相配合與彼此鎖定的卡榫系統,因此使得整個船隻的結構更加堅固耐用。

日本的船隻由密度較低的木材建造而成,輕快而靈便,但其脆弱的木材在承受火砲的後座力時限制了船隻能夠搭載的重火器數量,結果是他們較偏好使用火繩槍,而後者的最大射程大約是100公尺。相較之下,龜船能夠在船上搭載一系列的火砲,包括像是射程超過500公尺的天字銃、較輕巧的天字銃版本地字銃,射程約350公尺、以及可由人員攜帶的勝字銃,射程達200公尺。




壬辰倭亂中日韓雙方戰船群像:左上為龜船,右上為板屋船;中央為板屋船和關船,日韓雙方主力戰艦的比例圖;在下面由上至下分別是關船,比關船更巨大的安宅船,以及輕型的小早船。圖片來源

龜船的兩邊各有8支槳,每支槳由一個5人小組操作──一名隊長與四名正規槳手──組成全部80人的划槳團隊。在戰鬥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在他的崗位上,而在其他時候則兩兩一組輪班上陣。隊長視戰況指揮隊員前進或後退,加速或減速,停止或轉彎。這種具創造性的任務分工使得龜船具備優越的運動潛能,無論是在速度抑或有效航程上。

在龜船甲板上的戰鬥人員分為三組:砲手、裝砲手,負責裝填火藥與砲彈、以及弓箭手。如此龜船便能不間斷的投射火矢(fire-arrows)與砲彈,對其射程內的所有事物釋放破壞的力道。

通常各船之間的砲座數量不一,但我們在《李忠武公全集》(Complete Works of Yi Sun-sin)中發現到的「統制營」(Tong Je Young)龜船總共有74(譯按:應為72)個砲位:龜背的兩邊各有12個,龜背下的盾板兩邊共44個,龜頭的上方與下方各兩個,如此這般。

發明於16世紀晚期的龜船是一種特殊的戰船,在全世界的海軍史上都找不到類似的設計。運用了許多細緻的科技研究和一絲不茍的小心計畫,使得龜船能為其無可比擬的構造與表現自豪。在這之上,更重大的意義實際上在於,龜船是板屋船的完全版與重新設計版,後者是朝鮮固有的戰船,其設計正是根基於,對日本水軍鉤拒、登艦肉搏戰術的仔細調查。

龜船的復原模型在許多韓國國內與全世界的博物館都能見到,諸如韓國的戰爭紀念博物館、北美華盛頓特區的戰爭紀念博物館、大不列顛的海事博物館、以及像中國、日本、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境內的博物館。

--

(譯者附錄)關於龜船構造的史料,原文載於《李忠武公全集》:

李忠武公舜臣 宣廟朝辛卯二月爲本營節度使,至三月,知倭寇必來本營及屬鎭,戰具無不修備,造鐵鎖撗截於前洋;又創作戰船,大如板屋,狀如伏龜,名曰龜船。

龜船之制:

底版聯十,長六十四尺八寸,頭廣十二尺,腰廣十四尺五寸,尾廣十尺六寸。

左右舷版各聯七,高七尺五寸,最下第一版長六十尺,以次加長,至最上第七版長一百十三尺,幷厚四寸。

艫版聯四,高四尺,第二版左右穿玄字礮穴各一。

舳版聯七,高七尺五寸,上廣十四尺五寸,下廣十尺六寸,第六版正中穿穴,經一尺二寸,插舵。

左右舷設欄,欄頭架撗梁,正當艫前,若駕牛馬之臆。沿欄鋪版,周遭植牌,牌上又設欄,自舷欄至牌欄,高四尺三寸,牌欄左右各用十一,蓋板鱗次相向而覆。罅其脊一尺五寸以便豎祪。

偃艫設龜頭,長四尺三寸,廣三尺,裏爇硫黃熖硝,張口吐烟如霧以述敵。

左右櫓各十。

左右牌各穿二十二礮穴,設十二門。龜頭上穿二礮穴,下設二門,門傍各有一礮穴。左右覆版又各穿十二礮穴。

插龜字旗。

左右鋪版下屋各十二間,二間藏鐵物,三間分藏火礮、弓矢、鎗劍,十九間爲軍兵休息之所。左鋪版上屋一間,船將居之;右鋪版上屋一間,將校居之軍。兵休則處鋪版下,戰則登鋪版上,納礮于衆穴,粧放不絶。

按《忠武公行狀云》:「公爲全羅左水使,知倭將猘,創智作大船,船上覆以版,版上置十字細路以容人行,悉以錐刀布之。前龍頭,後龜尾,銃穴前後左右各六,以放大丸。遇賊則編茅覆上以掩錐刀,而爲先鋒。賊欲登船則離錐刀,欲來掩則一時銃發,所向莫不披靡,大小戰以此收績者甚夥。狀如伏龜,故名龜船。」

《皇明萃鈺海防議》云:「朝鮮龜船,布帆堅眠惟意,風逆潮落亦可行。」卽指公所創之船也。然而幷未詳言其尺度。今統制營龜船蓋出於忠武舊制,而亦不無従而損益者。公之創智制船,寔在於全羅左水營,而今在水營龜船與統制營船制略有異同,故付見其式于下。

全羅左水營龜船尺度:

長廣與統制營龜船略同,而但龜頭下又刻鬼頭,覆版上畵龜紋,左右各有二門,龜頭下礮穴二,舷版左右礮穴各一,舷欄左右礮穴各十,覆版左右礮穴各六,(左)右櫓各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