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體例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逸佚居

小時後我不進廟拜拜。那是因為算命仙某對我媽說我「身上帶劍」,所以不能上殿──在漢代,「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是特權階級的特權,榮耀份子的榮耀;人既要向神明邀特權,自然不敢擺出一副已經夠榮耀的排場。我這帶著看不見的「兇器」到處晃蕩的,自然在違禁之列。

我是反對迷信的人,不過這並不表示我不迷信;真正的迷信,往往迷信者自己不知道。就此而言,我只能說「唉呀,我講的不必當真」。不過這算命仙的「神」話我記得很牢,倒不是因為我有通過金屬探測器實驗過。佛洛伊德著有《夢的解析》,以夢中的內容作為分析、探究潛意識的材料。然而實際上,心理學家裡頭搞精神分析的,並不認為現實中的象徵少於夢中。或許換個我這唸歷史的歷史學講法:人在解釋自己目前狀況時,記憶所起的作用就是留下與現實相關的,把其他無關的丟掉。現實亦或記憶(成為過去的現實)之所以為人所重視,總因為那與當事人若隱若現的羈絆。就我而言,「身上帶劍」沒有像其他記憶中的迷信一樣被丟掉,或者現實中的其他現象一樣被忽略,因為那在解釋我自己時成為一個主要的象徵。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6 Fri 2007 08:57
  • 韻諧

韻諧

韻諧者,諷誦詠者是也,俗謂之打油詩;俗則俗矣,而予有此好,且以之為能。友嘗問曰:「此韻豈合韻書韻歟?」予笑而不答,以今古韻不同,今人賦之可成誦,不滯不礙,且神其一字之推敲,若此似可自得意鳴。然補綴成句,力鑿之痕恆深,有百衲衣之譏。意或不明,調或不暢,正緣下字合韻,撿符表義,詞簡而意空闊,轉不能達;意不能達則用心推敲之,是調之成、詞氣之順反不能暢。此則甚未逮於打油詩稱,擾予之久矣。而舊韻已作,更更更改,徒顯其塗抹彌縫之能事;究竟渾然天成便是好詩,是人難得而已。然予以文士自居,附庸風雅,雖無其能,能苟同儕一顰一笑,甚或引得賦國真章,則予亦有得矣。而抒情釋懷,此亦有功焉;作之如何,若復耿於衷,作之意更失矣。每誦韻一首,則駢序於後,使其義稍可解,且交代賦韻之背景。此又一緣由,託之以記大小事,來日或可備撿輯。《尚書》〈舜典〉云:「詩言志。」《文心雕龍義證》〈明詩 第六〉解曰「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論者莫謂言志而已,須知舒文必載實,好詩在茲。作韻諧。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1 Sun 2007 22:04
  • 復古

復古

復古者,考史論證也。予攻史學亦自幼時;惟歲二十餘,始稍通考據圭臬。而於史論所屬文,見諸「矜伐」;乃論理,非論據。於史有學,見諸「述學」,乃陳所學,亦非有創造在焉。緣耳目既熟習,惟孜孜於史一道,旁若無他學,所謂挂一漏萬者是也;予於此有深省,現時故能顧及他學,而與史學相發明。予入大學,得之於史學者實寡,得之於哲學、社會學者,則深且有大義。此故史學無理論之故;又史學無理論故,人皆得談且易於談,門檻既低,闌入者眾,遂成淺學。然近世於史為大家者,必有其一番理論,雖淺人不學,眾無以辨,終難掩是學之深且廣,以有辨正故也。以有辨正故也,淺學疏漏,易於駁難;淺學者眾,以寡斃眾。此皆孚於好勝之心,睥睨之氣,眾所悅也,故能得其徒,得其傳。雖然,此好史者之陋習也;極推其論據,將依於胡底?謂符於學術規範則可,謂為「史實」,真實之歷史,則於哲學層面尚有一番大議論,而史學之訓練無以預此。唯予此癖難扼,娛之眾人以當餘興,似可;予自有反思在焉,不陷於此。作復古。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1 Sun 2007 22:04
  • 矜伐

矜伐

矜伐者,予有奇想,四顧似無人及,則舉其可矜者伐之,自鳴得意,亦自嘲也。顏子有言「願無伐善,無施勞。」;子亦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典皆出《論語》。伐者、矜者,皆自滿其功之謂;惟已發未發之別,然亦可分君子小人矣;雖然,矜必待伐而後能表,見微者寡故。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也。」文人好名,自古皆然。惟名稱否,不須於當世;見微知著,苟能氣流一脈,則養之發之,唯待後勁聖賢爾。孟子云「善養吾浩然正氣」,學者必有氣。氣以矯枉,以發直,以見理,以行前諸事而魄然有勢,振聾發嘳。雖然,氣勁者,非皆理直者也;理屈而氣勁,徒貽智者笑,賁勇者憤。故伐者伐,理者理,雖伐,予不敢不理其理。故同予道者,硜硜然叩予理道而深識之,丁丁然奏予華彩而近浸之,通矣,樂矣。不同予道者,或不為謀,或憚心竭慮,節節欲逼予理之無通者,層剖寸凌,將盡精微;予與之往來,亦可數見勝負,高明相照。此中亦有道不同而不孤,求者有數,不寂寞矣。作矜伐。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1 Sun 2007 22:03
  • 述學

述學

述學者,述予所學也;學者,必有由有創:創者,予可自鳴高;由者,予不能不述其所自,尊先聞道者也。此其一。噫!雖然,由者創者,不獨偏貴:創者貴先聲,以其空前無古人,震爍霹靂,奪人耳目,遂一時無比,而遠傳後世矣。傳之既久,恍兮惚兮,耳目既習,日用亦久,哂其微言,而無問於大義。有用心者察其微,是其大,尊焉效焉,雖問津乏人,而能一脈單傳,裨後世者,由者當然。此由者之有以用、因以大、之以貴、而所當尊者也。此其二。或曰:「世所識,志士所誌,惟一不惟二,遑論祭殿;俗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皆貴速先,不齒遲後。學之大者,必惟開宗祖師是趨。」予曰:「不然,此俗人論道,不識其妙,惟先後之分,別之甚易,遂以之為高下殿最;學非深究,欲得其髓,難矣。而非深究得其髓者,必不能識也;最推之,識最高,見最大者,無人能識,此孫子『善戰者無名』之旨也。」故學有先後,而無預於高下;前人境界尚不能達,而侈談於開宗立派,亦癡人說夢爾。要之,成一家言,先後其表,深微其裡;學者但憚心竭慮,其學必有可觀處,何忌於無知輩毀譽。高自高,低自低。此其三。作述學。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1 Sun 2007 22:03
  • 通轉

通轉

通轉者,譯文也;凡外域之文,鴃舌之語,予欲知且欲人知者,通其義而轉其文,使語予語者能略知,便傳習。清道咸間,西風東漸,中土不競;迄於近世,漢聲為末流,華采呈微勢,國學幾不出國,而學者趨慕泰西之學,亦源長力久矣。實必副,而後名稱焉;中國之實副中國之名,然後可稱。今所謂中國,學則宗歐西;學者究心歐西之術,以歐西所謂國當中國所謂國,而實不當中國所謂國,是中國其名僅存,而實幾亡。吾輩學人,遭逢是世,雖所學非吾宗,而浸浸然體其非適,攸攸然竟嚮我中華之祖矣。然則中西之分,亦隨近世華夷之競而起;是敵體互形。敵形體耶?抑體形敵耶?予之見,以為非敵則無兩體也。是有敵必有體,則中國之體,隨敵而變,亦不知其體依何為本;將以敵為本,體無本矣。是則中國本無本,中外本無敵,而華夷非兩體;學無涯涘,更無疆以分殊矣。噫!若是則學者之任重矣!必學通貫中西而無分畛域,能無愧泰西博士之名,不下中土大儒之行。予志於此,雖未已,亦難盡此已矣。作通轉。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