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紀西歐步兵的戰術[6]

原文見此:http://www.geocities.com/ao1617/TactiqueUk.html

--

攻城戰術

15世紀下半葉和16世紀初,攻擊堡壘時砲兵的運用永久的改變了攻城的藝術,尤其是在義大利戰爭期間(譯註:指16世紀初法國對義大利的數次入侵)。16世紀初,一場運動在義大利展開,城防工事的藝術經歷了一場革命。實際上,中古時期的老式城牆是砲兵的絕佳目標。新式的城牆既大又小,牆前有斜坡抵禦砲兵的火力。同時它們具有五角和三角的尖銳外型,使得他們能夠向各個方向射擊;這也就是稜堡(bastion fortress)的原形。

(17世紀稜堡輪廓圖解。通常護壁(revetment)上覆蓋著磚頭或草皮以吸收砲火。



新式的稜堡在義大利之後被引進到法蘭德斯與法國,緊接著傳布到歐洲其餘的地方。法蘭德斯的戰爭使得這地區的所有城市都有了稜堡式的防禦工事。科學的發展,諸如數學與幾何學,對防禦工事的藝術有著非常大的重要性。那些偉大的指揮官,像荷蘭的Maurice of Nassau,或者尤其是法國的Vauban,都是非常利害的工程師。Vauban為保護法國南北,設計了一整套新式堡壘的完全防禦規劃。在此同時攻城的技術也跟著改變,而Vauban拿下堡壘就和他建造堡壘一樣內行。16世紀下半葉,攻城成為戰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成功拿下一座城池需要許多人力與物力。



圖示為16世紀下半葉,法蘭德斯的史提文斯威特(Stenvensweert)城及其新式的稜堡工事。城市坐落於馬士(Meuse)河,還保留著中古時代的城牆。有了大量的運河河水,荷蘭人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將壕溝灌滿。)

tercio參與了許多攻城作戰(尤其是在法蘭德斯),好比說1572-1573年的哈倫
(Haarlem)攻城戰、1573年的阿克馬(Alkmaar)攻城戰、1574年的萊頓(Leyden)攻城戰,以及畫家Velasquez曾為其作畫的、1625年馳名的布萊達(Breda)攻城戰。實際上,攻城戰是tercio的主要活動,尤其是在法蘭德斯。

攻城技術描述如下。首先攻擊方得建造設防的營地,並維持其交通線的安全。其次,他們得堵截堡壘的交通線,也就是「圍城」(investment)。在戰事討論會上將決定攻擊城堡的哪一個部分,開啟一個可通行的「突破口」(breach)。開洞的最佳方式是用成組的砲兵(battery of guns)轟擊城牆的一部分。1575年,在西班牙軍中,一組不錯的砲兵包括大約24門火砲(6門重加農,6門寇飛寧(Culverin),12門鷹砲(falconet)。將火砲帶到敵人的城牆下,靠的是一套複雜的垂直戰壕系統,包括鋸型與平行戰壕。為了擴大突破口,攻擊方會使用地雷及其他材料。一但造成突破,通常會先向防禦方提出有條件的投降條款。假如條款被拒絕,攻擊方將發動突擊,而且在屠戮防禦方時通常是毫不留情。

(17世紀西班牙法蘭德斯軍的軍官Fernandez de Medrano所留下的攻城圖示。

壕溝網使得攻擊者能從後方向前方推進,包圍敵人。依據可取得的火砲數量,重砲部署在後方摧毀城牆,而像鷹砲這類較小的火砲則置於前方,削弱敵人的砲兵火力。必須組織護衛隊保護砲兵組員及挖設地雷的人員。



攻城戰通常是很血腥的,tercio在攻城中損失的人員遠超過一場既定的會戰。在哈倫,兩次突擊造成西班牙人350名士兵的死亡。在阿克馬,兩次失敗的突擊使西班牙一方損失了大約600人(含死傷),而防禦者僅損失50人。這兩場攻城戰中西班牙大約有3000-4000人參戰。(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