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史,1415-1542[1]

譯自此網頁: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ortugal_%281415-1542%29

--

在大發現時期(1415-1542),葡萄牙發現了繞過好望角、向東通往印度的途徑。與在非洲選定的區域殖民同步,葡萄牙人建立了縱貫大部分南亞的貿易路線。然而,在其海外領地的政府與總督(governer)有著衝突,許多總督私吞了他們所獲得的財富。

海外探險的緣由

做為歐洲西南部的航海民族,自中世紀以來開展的海外探險葡萄牙人是自然而然的領袖。其國度綿長的海岸線,其良港及西去通往大洋的河流,正是冒險犯難的海員們彼此競爭的訓練場。更有甚者,不藉著海洋,擴張或者抵達新的市場是不可能的:卡斯提爾(Castile)與亞拉岡(Aragon)從中作梗,三不五時的敵對態度,完全禁絕了通往其他歐洲國家的陸上交通。結果是葡萄牙商人通常藉由海路,將他們的貨物送往英格蘭、法蘭德斯(Flanders)、義大利以及漢薩同盟的諸城邦。整個國家的歷史,也在其領袖之間激發出新一番征服的欲望。葡萄牙人是以刀劍贏得並保有其獨立的。驅逐摩爾人(Moors)的長期鬥爭,以及異邦十字軍、武裝騎士團的影響,替武勇的名聲增添了宗教上的背書。再沒有別的地方,古樸的十字軍精神比這裡更加催動一支政治勢力。對葡萄牙人來說,與伊斯蘭勢力作戰理所當然的有如宿命,是他們身為基督徒的責任。

葡萄牙的經濟得益於與其鄰接穆斯林國家的聯繫。在15世紀,已建立起一種完善的貨幣經濟,無論是鄉間抑或城鎮的工人都得以支領通貨。鄉間的農業已扭轉到某種程度;穀物進口自摩洛哥(經濟上依賴葡萄牙的徵兆),而特殊的作物則進佔了之前種植穀物的區域:葡萄園,橄欖樹,或者雅加甫(Algrave;譯註:葡萄牙最南方的區域)、以及稍後在巴西複製的製糖廠。最重要的是,1385年取得政權的亞維許(Aviz)王朝標誌了保守的地主貴族半衰微的狀態。同時,由於與許多穆斯林國家有緊密的聯繫,許多數學家與海事科技的專家在葡萄牙出現,使其一度成為當時的科學中心。葡萄牙政府將其推進得更遠;利用此種優勢,在葡萄牙本地設立了許多重要的研究中心,其中之一是設立於薩格瑞許(Sagres;譯註:在Algrave的極南方)的機構,在那裡葡萄牙研究者於數學、尤其是航海學的領域上(在運輸與裝備上)做了許多突破。

裝備

直到15世紀,葡萄牙人實踐的是一種近岸航行,有效的利用了巴爾廓(barque)船與巴里內(barinel,古代地中海所使用的運輸船)船;這些是脆弱的小船,只有單桅和固定的四方帆(quadrangular candle)。這些船隻並非是針對南向航行中出現的困難所做的回應,諸如險惡的沙岸、風向與適宜的航路;它們與地理大發現的發軔相關,這最初的旅程航向馬德拉(Madeira)群島、阿佐爾(Açores)群島、加那利(Canaries)群島、以及通往非洲海岸的冒險,在毛利塔尼亞海流上、阿爾金(Arguin)島的風濤中。

但是,標誌者大西洋與非洲階段、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第一階段的船舶,其實是卡拉弗(caravel)船。航海技術簡單、撐帆能力較佳(better capacity of tack)的時代背景,賦予了此種船舶拉丁帆裝(Latin device)。雖然其有限的籌載量和數量龐大的必要船員是其主要的不便處,然而卻並未妨礙其成功。此種船隻的優勢必定源於奠基於15世紀、積累而爆發出來的技術發展(This must in good has broken to the evolution technique register in 15th century),裨益於數次航向非洲大西洋海岸的冒險旅程,在這些海上活動中決定性的將巴爾廓、巴里內等小型船隻給比了下去。

在天文航海這方面,葡萄牙人與其他歐洲人一樣,被諸如星盤、四分儀(星盤的一部分裝上擺臂)等阿拉伯航海儀器所吸引,而葡萄牙人將其輕量化並簡化。他們也發明了其他儀器,諸如十字儀或約考伯之棒(cane of Jacob,用於在海上測得日月星辰的高度);此種儀器去掉了有刻度的圓弧,而是代之以有刻度、可滑動的一部分穿過連結的短棍,保持在觀測者的一隻眼睛與被觀測的星辰之間一直線的交點上。不過觀測的結果隨著每年的每一天而變動,必須隨著每一天太陽傾斜的不同角度而修正。因而葡萄牙人在15世紀製作了太陽傾斜角度的圖表,於1483年出版於威尼斯。他們在汪洋中是珍貴的航海儀器,儘管有人盡皆知的含混處,還有其他表格內含修正過的必要數據,能夠透過北極星計算緯度。


星盤。圖片來源


十字儀的使用法。圖片來源

航海家亨利


亨利像。圖片來源

是航海家亨利的天才協調並利用了所有這些趨勢,導向擴張。在其船長的建議下,亨利王子將廣泛的資源,他們能取得的最佳訊息、最精確的儀器、地圖配屬給其麾下的「基督騎士團」。經由「西尼羅河」(Western Nile,實為塞內加爾,Senegal)之路,他嘗試著與半傳說中「祭司約翰」(Prester John)的基督教帝國取得聯繫,在同盟的關係之下共同攜手,擊潰土耳其人並解放巴勒斯坦。海陸通往印度的概念看來是在他死後才誕生的。在陸上,1418年他再度擊敗想奪回修達(Ceuta)的摩爾人;但,1436年,由愛德華(1433-1438)國王領軍,在往丹吉爾(Tangier)的遠征途中,葡萄牙大軍慘敗,僅僅由於將國王最年輕的兄弟斐迪南(Ferdinand)王子充作人質才使得部隊免於完全毀滅。斐迪南以其「恆定者」的稱號聞名,這個稱號來自於其堅忍不拔的能耐;他終於死於1443年而未被贖回。靠著大洋亨利王子的船長們繼續向大西洋與非洲海域征進。1443年他們繞過了博哈多爾角(Cape Bojador);1434年第一批大規模販運的奴隸送往了里斯本;而奴隸貿易很快的變成了葡萄牙貿易中獲利最佳的一支,直到抵達印度。塞內加爾於1445年抵達,同年也繞過了維德角(Cape Verde),而在1446年阿伐羅.費爾南得(Alvaro Fernandes)幾乎遠航到了獅子山。這可能是1460年偉大的航海家死前抵達過最遠的地方。地理大發現的另一個方向則是西向的航行,在此期間葡萄牙人發現了馬尾藻海(sargasso sea),而且可能早在1492年就已經清楚的望見了新斯科提亞(nova scotia)的海岸。(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