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紀西歐步兵的戰術[2]

原文見此:http://www.geocities.com/ao1617/TactiqueUk.html

--

Manga

之前我們已經說明過,manga指的是100-400人的支隊。這些支隊較長矛兵要來的機動,西班牙的指揮官們運用的很多。當火繩槍手護衛與長矛兵方陣待在一起的同時,manga則有如18-19世紀的輕步兵一般在前衛或側翼作戰。他們以散兵戰鬥的方式瓦解敵人的陣形。許多戰役(例如哲明根Jemmingen戰役)就是靠著這些在長矛兵方陣前作戰的槍手支隊取勝。

在manga當中,西班牙槍手的射擊戰術可能是在前進時分排連射(fired by row),或者以三排的小支隊進行分排連射(見下)。

事實是到了1590年,西班牙人已經能夠靠著各排輪流射擊的方式維持無間斷的火力。甚至一名曾在法蘭德斯(Flanders)西班牙軍中服役的英國軍官(見Robert Barret的著作)寫道,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有時候以齊射(volley)戰術射擊。manga的部署似乎在3至12排之間,由投射的火力型態(持續火力,精準火力或者齊射)來決定部署方式。



(射擊戰術:如有需要,火繩槍手的manga支隊會送上前衛。在此種陣型中,軍官們會挑選最低限度15人的小部隊,以每列3人、共5列的方式布陣。小支隊必須面對著敵人前行。當小支隊抵達直接瞄準射擊的距離時(30公尺),第一排快速的射擊然後退到後方裝填彈藥。第二排與第三排接著照本宣科。這並非持續的火力,其重點在於射擊的精準度。每個火繩槍手射擊完四發子彈後小支隊即退回manga當中。軍官們會派出許多這樣的小支隊去騷擾與瓦解敵人。)

為了保護火繩槍手免於騎兵攻擊,一些戟手(halberdiers)會分派給manga。如果敵人騎兵決定向manga衝鋒,戟手將圍成一圈,保護裡頭的火繩槍手。

據de La cuesta所言,西班牙人還有另一種介於tercio和連(company)之間的組織。當新成立的連作為援兵送出時他們組成名為tropa的支隊。不過這些tropa偶而也能運用在戰場上,給西班牙指揮官多一點彈性。

總之,西班牙tercio的優勢可以解釋為不同兵器間的良好協同,但主要依靠的是嚴格的紀律(至少在戰鬥中)、優良的訓練、強烈的「團隊精神」(esprit de corps)以及指揮官組織機動戰鬥群(例如manga或tropa)的能力。我們可以再加上對於不同戰鬥環境的適應能力。這也可以作為職業軍隊的定義。

行軍

正如我們所說,tercio是西班牙軍隊的精英,而且為了服侍他們的國王,已經習於頻頻調動。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以下的隊形是用在從一處行進到另一處的。在前衛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火繩槍手第一連和其他火繩槍手、長矛兵和重火槍手。在他們之後是所有長矛兵連隊中的重火槍手、之後是一半的火繩槍手、再之後是一半的長矛兵。接著是旗幟,在他們之後是另一半的長矛兵、再之後是長矛兵連隊中剩下的火繩槍手。在tercio縱隊之後是平民(婦女、兒童、不適任的士兵以及諸如此類…)與行李,最後在後衛我們有第二連的火繩槍手。通常在tercio的側翼與前方我們可以發現斥侯。在和平時期平民通常在縱隊的前方。

(一個行進中的tercio(1500人,由52個連的火繩槍手和13個連的長矛兵組成)圖示。)


新模式,荷蘭人與瑞典人

到了16世紀末,像Maurice of Nassau和Gustavus Adolphus等偉大指揮官將提出並運用不同的戰術模式。創見主要在於增加單位的火力與機動性。

荷蘭模式

在法蘭德斯起義的初期,新教的領導者在對抗西班牙人時遭遇了許多重大的失敗(葛羅寧根Groningen,哲明根Jemmingen,穆克Mook…)。Maurice of Nassau是1590至1609年之間新教起義的軍事領導者,他將創造新的模式並重阻荷蘭軍隊。

在荷蘭模式當中,一個連僅有150或113人,其中50%-65%為槍手。軍官的比例也增加。戰術上,這些連組成800-1000人的「臨時團」(provisional regiment),以下又分為長矛兵hopen和槍手hopen,佈置為10排(稍後,在1630年代為8排)。一般說來,長矛兵hopen位於前方,而槍手hopen在後組成「中隊」(division或squadron)。如有必要,槍手hopen會以50-80人的分隊隊形前進到長矛兵hopen的兩側。

在荷蘭服役的步兵部署為三個「旅」(brigade),每旅4個「臨時團」。這些旅稱為「後衛」(Rearguard)、「戰陣」(Bataille)和「前衛」(Vanguard)。有了「旅」系統,荷蘭指揮官便有了「臨時團」和「中隊」等活動的陣形模式,在需要的時候足以支持他們。同時他們還分為第一線、第二線和預備隊線。


(荷蘭850人(包括軍官)「臨時團」的戰術部署,分為兩個「中隊」。由4個「臨時團」組成的荷蘭「旅」的布陣方式:1個在第一線、2個在第二線、1個在預備隊線。Maurice藉由此種部署方式企圖模仿羅馬人的作戰線。)

1600年,在第一次頓恩(Dune)戰役期間,Maurice of Nassau將此種模式投入到選定的戰場上。9750名荷蘭步兵分成18個「中隊」(即9個「臨時團」),各以前後10排的隊形布陣。在前方,西班牙人組成7個「分隊」(注意:此戰役中西班牙人是以前後12排的隊形布陣)。同時,在Dilich的一份印刷品當中有一份荷蘭部隊的行軍指令,開列了28個hopen的槍手、10hopen的長矛兵和20個中隊(squadron)的騎兵。

在1610年往于利希(Julich)遠征中,「戰陣」「旅」由4個「臨時團」組成,分別來自「荷蘭衛隊」(Dutch Guard)、William of Nassau伯爵的弗里西亞(Frisian)團(regiment)、Johann Ernest of Nassau的兩個團(日爾曼與瓦隆Walloon),總數為3910
人(每團977人)。

荷蘭人是最早設立教範(drill)訓練士兵的(見Walhause有名的著作);他們創造了一小支規律發餉的老兵部隊(Maurice擁有的野戰部隊僅8000-15000人),這是荷蘭軍隊效率的關鍵。(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