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史短篇其二

--

明代的邊防與「開中法」

開中法是鼓勵商人到戰區邊境開墾務農,供應軍需的一種制度,其源頭在宋代:商人將他們收穫的糧草繳納給軍方倉庫,獲得「鹽引」,而商人可以憑著這些「鹽引」到政府管轄的鹽產區(主管機關稱作「都轉運鹽使司」或「鹽課提舉司」)支鹽,承包賣鹽的國營事業(私人販鹽在當時是非法的)。開中法後來因為(按黃仁宇的說法)政府管轄鹽產區的管理能量不足,許多商人所擁有的「鹽引」甚至必需排隊等上數十年才能支領而逐漸毀壞,造成所謂的「鹽引壅積」的問題,到後來遂不再憑「鹽引」,而是以直接繳銀給這些機關的方式來支鹽;而這些銀兩則作為軍費來使用。而其後果就是,原本在邊地經營開墾的這些商人紛紛來到東方濱海一代經濟較發達(較易取得白銀),距離鹽產區也較近的地區(方便支領);而邊疆那些棄耕的土地也留不住農民,糧食生產減少與政府以白銀來支付糧餉的政策相結合,遂造成當地糧貴銀賤的狀態。本來支領實物的士兵在換取白銀的時候實際上收入減少了,而政府為維持士兵的生活水準,便須挹注更多白銀;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便是邊區日漸荒蕪,而政府的軍費支出則不斷看漲。荒蕪的邊區成為日後農民起義的背景,而高漲的軍費卻只能勉強維持士兵的素質。

--

假如羅貫中沒有寫《三國演義》…

黃道周《博物典彙》〈建夷考〉謂:「…奴(按:指努爾哈齊)酋稍長,讀書識字,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有謀略。」孟森氏考證明庭中反間計、誤殺袁崇煥一事,常比之為《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的橋段。若是,則羅貫中《三國》不出,袁崇煥或可免於一死?

--

改不掉的精耕細作

很久以前我同學dimer(aisa)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東漢以降土地兼併,以及士族、豪族興起的社會背景,促成了魏晉南北朝近乎由莊園貴族統治的政經情勢,為何卻沒有將土地經營方式從土地所有權分散的勞力密集方式改為土地集約的大集體農場?那時我試著提出了下文的解釋路徑,但一直沒機會做進一步的史料驗證;姑誌於此。

在南方,主要是生產技術的問題。不過以下的說法可能有些問題,假如當時的南方還不是以稻米為主食的話(我不太確定)。稻米的種植必須精細的控制溫度,而當時控制溫度的方法就是調整水田中的水量;這也就意味著稻米的種植依賴的是一套精細的水利工程系統,這個系統的特色之一,是依靠地形的些微起伏作適當的水量流動與分配──所以非常平坦的大平原其實是不適合稻米生產的,水稻產區主要在三角洲沿岸或湖濱或丘陵──而在這種必要的水量調節以及隨之而來的必須的特殊地形要求下,稻田的開發依循的不是人工的劃分,而是等高線;這也意味著破碎的稻田分布是不適用於集體生產的。

在北方耕作的作物水利的條件比較次要(溝渠主要是用於排水的,對作物生長影響不大),因此其稻田的分布也比較方正、整齊。換言之,井田制或者奴隸制的集體耕作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我們考慮當時的社會環境,即同樣一個平坦的地形所造就的、流動性與軍事行動規模巨大的,人們在其中幾乎是一邊作戰、一邊生活的大戰場,以及,因此而來的,流動性大的上層統治集團(所謂五胡亂華的氏族部落,他們既是一個社會,也是一個軍事武裝集團)與小規模但數量龐大的地方士族、豪族(兩者之差別在於前者是繼承自東漢以來以傳承經學的方式壟斷政治的經學世家;這兩者組織的呈現可能就是所謂的「塢堡」)。一方面,塢堡(既是軍事也是生產的單位)的設立主要是基於軍事而非經濟性的理由;另一方面,流動性大的上層階級統治集團,一來他們需要攏絡地方士族的合作,二來他們的權力基礎不在於這些地方士族土地上的產出,他們沒有動機將土地重新作整齊的劃分。總而言之,軍事的理由使得大土地的劃分成為不可能。

--

誰銷毀了鄭和下西洋的水程圖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2000),p.807:

「…仁宗即位,從前戶部尚書夏原吉之請,詔停止西洋取寶船;不復下番。宣德中復開,至正統初復禁。成化間,有中貴迎合上意者,舉永樂故事以告,詔索鄭和出使水程。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檢舊案不得,蓋先為車駕郎中劉大夏所匿。忠笞吏,復令入檢三日,終莫能得。大夏祕不言。會臺諫論止其事,忠詰吏謂『庫中案卷寧能失去?』大夏在旁對曰:『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其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切諫者也。舊案雖存,亦當毀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無哉?』忠竦然聽之,降位曰:『君陰德不細,此位不久當屬君矣。』大夏後果至兵部尚書。」


〈忽魯謨斯回古里國過洋牽星圖〉,傳說中〈鄭和航海圖〉的一部分,保留在茅元儀的《武備志》當中。圖片來源

--

李闖大順的謀士

李巖:其實也就是重彈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老調如此這般。

宋獻策:拿「十八子主神器」之類的讖謠在裝神弄鬼;除此之外好像也沒多大本事。

其實講到善謀的我覺得應該提顧君恩:李自成在車廂峽被逼得走投無路,獻策詐降的就是他,最後反敗為勝;定策入陜西關中席捲西北,再取山西,最後滅明北京的也是他;薦舉名士周鍾(東林黨人,然而他到底是降了大順,大順逃離北京後又逃回南明,最後被馬士英、阮大鋮一干人等以叛國之嫌抓去殺)的也是他。可惜他的地位似乎還不及宋獻策、牛金星這些半仙,不然大順可能還有得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