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文化局[5]

最近接到的case則是關於台南縣市合併的說帖,文化局負責的部分便丟到我頭上了。

一直以來我很納悶那些丟到我頭上的工作在平時是會丟給誰誰誰。以我那種大學時代頻頻面臨二一危機(還是唸的算來最輕鬆的歷史系)的學識而言,其實我早覺得黔驢技窮了。當然臨時上網找找資料惡補惡補對我來說尚不太難,畢竟學歷史的在收集資訊和整合材料上總是受過一番訓練,但我很懷疑這樣東拼西湊起來的東西(這不會就是東西一辭的源頭吧)可以有什麼樣的說服力。

--

整合歷史臺南 營造國際臺灣

要打入國際社會而不被全球化的浪潮所吞滅,臺灣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文化意像。而這個最重要、最寶貴、最具文化與歷史獨立性格的形象基礎,則可在沉澱著最長最久臺灣歷史陳跡的臺南縣市中發掘到;兩者的合併並升格為直轄市,將把分割的文化景觀重新統合起來,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臺灣主體性。

全球化趨勢的本質

全球化首先是自由經濟體制下國際分工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參與全球化的各個國家,開放企業家依其政策、天然資源、人力素質等等因素自由配置其資本,經營生產事業。然而此種資源配置僅僅是全球化的一面。全球化的另一個面向,則是企業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潤,必然傾向於擴張消費者族群的數量;而後者的這種進程與前者相反,不是最佳化利用各地的差異,而是反過來創造並推銷齊平化的、普遍化的大眾流行。在全球化潮流中的臺灣因此面臨了雙重的危機:其一是經濟活動將依國際分工的形勢不同而隨波逐流,其二則是自身文化被混同乃至被消滅的可能;兩者又相因相循,互相驅使各自的趨勢,加速循環。

臺灣在全球化潮流中所面臨的危機/轉機

然而若能善加利用此種循環的形勢,則此中危機便能化為契機,使臺灣從被害者的角色一變而為受益者;其中的關鍵,則是確保並發展絕無可能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變化而離開臺灣的、有利的投資條件(相較於廉價勞工或者有朝一日可能開採罄盡的天然資源)──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固著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活動、史跡遺留等等文化資產。而若要向外宣傳推廣此類仰賴文化特色的產業,使其成為全球流行的一部分而將利潤的餅做大,進一步使其進入上述循環而推動臺灣經濟發展、連帶增加臺灣的國際能見度等等,莫過於選擇人文史跡最為豐富、在臺灣有史四百年以來從未缺席的歷史舞台,集中資源塑造獨一無二的臺灣意象──在眾多候選者的名單中,臺南縣市無疑最符合此資格。

臺灣因應全球化的後盾──臺南地區的史跡文物

眾所週知的是,臺南是在歷史長流中完整歷經臺灣史上荷、鄭、清、日各時期的地區之一;在清光緒元年(1875)臺灣析置兩府之前,臺南地區作為全臺灣的首府、首善之區的地位也已持續了兩個世紀。正是在如此優勢的經濟、政治條件長期薰陶下,臺南地區不僅僅有著可縱貫全臺歷史的各代遺留,在遺留的完整與豐富程度上所佔的優勢,更使得可具體呈現的臺灣形像更加鮮明與多采多姿。此區既佔有了全臺灣24處一級古蹟中的7處,在類型上又涵蓋關塞、衙署、城郭、祠廟、陵墓、牌坊等等;既有荷西時期的臺灣城(安平古堡)殘跡(1640)、明鄭時期的新營太子宮(1663),又有清領時期的二鯤鯓炮台(1871)、日治時期的臺南車站(1936)等等。如此豐富的資源若未能善加利用,確是很可惜的。

他山之石──日本京都的成功案例

以日本的京都為例,沿著鴨川一代仍保留著許多中國唐代風格的建築物,反應著西元794年以來,日本人模仿東亞首屈一指的大都會長安規劃他們首都的企圖;如今唐朝的長安城已成歷史名詞,唐式的建築物反而成為京都文化聖地的註冊商標。歷史陳跡與相關的文化產業支撐著繁榮的文化產業,京都一地即佔了日本全國工藝生產額(8460億日圓,折合台幣約2605億圓)的27%,從業人員的20%;而每年到京都的觀光客約4000多萬人次,遠遠超過全台灣的270萬人次。能有這些耀眼的成就,也透露了政府對文化政策的重視:如在2002年的《京都市民健康營造計畫》中,就強調了「都市應能讓市民於日常生活中接觸優質文化、歷史與熱鬧活力」;而此種信念反映在政府的實際作為上,就是2000年京都數碼文件庫研究中心(Kyoto Digital Archives Research Center)的成立(該中心旨在結合官產學界,在保存文化資產的同時將之數位化、商業化,加以推廣),或者最近2007年京都市議會所通過的景觀政策條例,規定大樓不得超蓋十層,還禁止架設屋頂看板和霓虹燈、走馬燈招牌。這些都能讓我們見識到日本政府的決心與魄力。


京都的招牌之一金閣寺;其實它的本名是鹿苑禪寺。圖片來源

經營臺南地區文化產業的具體措施──縣市合併

若如上述,臺南縣市在臺灣未來的發展上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此地位的奠定,端賴縣市之間在文化保存與發揚的工作上實心盡力,而行政資源能否充分支援也會影響到相關作業的妥善程度。縣市合併正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之一:一方面縣市的合併避免了彼此間對關聯緊密的文物的割裂競爭,統一領導以避免雙頭馬車所可能造成的協調困難以及資源的重復浪費;一方面又能升格為直轄市,取得更多的行政支援以完成目標。若能認識到此後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以及臺南地區在此產業上的發展優勢,則臺南縣市的合併實為採取此種發展策略時不該缺少的環節。

結語:文化獨立與臺灣主體性的奠定

再從文化本身的發展來看,若無法使自身認同的意像傳達出去並明白宣示對這些意像的所有與壟斷,則在涉入參與全球化的進程裡,將面對遭排擠的文化喪失與自身認同的不明確乃至消滅的問題;一個經濟處於弱勢、文化正在消逝的國家,對其民族的自我認知與評價肯定是不利的,而身為此國家民族的一份子,必然不樂見此種趨勢。值是之故,臺南縣市的合併不僅有其實質面向的利害問題,同時也牽涉到被視為一個社會整體的臺灣,在文明進展中的地位與評價問題;此提議是該嚴肅探討與對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