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kenchts的戰術和陣形

譯自Douglas Miller, The Landskenchts, pp.7-8。

--

在勃艮地戰爭期間瑞士人展現了他們訓練精良的長矛方陣的威力。長矛方陣的優勢很快的就為火繩槍所挑戰,雖然在16世紀早期火繩槍仍然有很多侷限。即使在「可利柔(Creazzo)的奇蹟」中福勞德堡(Frundberg)麾下的火繩槍手能一次又一次的轉換防禦陣地重創威尼斯步兵,一般認為散兵在開闊地帶是太脆弱了。結果是這時期的各個將領們傾向於根據他們的兵力組成和地形採取不同的戰術。比如說瑞士人總是焦躁著想縮短軍事行動耗費的時間,大量倚靠他們的長矛兵(pikemen)和戟兵(halberdiers)在短時間內擊潰敵人,而懶得利用長矛方陣的梯次隊形。這主要當然是因為當地地形的關係。日爾曼和西班牙人稍後更加倚靠他們的火繩槍手,因此傾向於採取較防禦性的陣形,而且可能的話布陣於崎嶇地帶以限制敵人的長矛方陣突擊。結果是在這些分歧的戰術中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在兩軍接觸前佔據有利的地形。


Doppelsöldner。圖片來源

採用防禦態勢的日爾曼雇傭兵(Landskenchts)需要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戰術效益的陣形。這種從瑞士系統衍伸出來的陣形稱作四方陣(gevierte Ordnung),是步兵方陣的前身。在這種陣型中長矛兵和戟兵組成核心方陣,而持雙手長劍的劍士位於前方和後方。在前兩排雙手劍士(Doppelsöldner)的後方是位於前三個連隊(Fähnlein)當中的旗手。然後就是森然羅列的一排排長矛,在其中央是中間四個連隊的旗手。在後方是最後三個旗手和全軍中經驗最老到的士兵。將他們置於陣後是為了鼓舞攻勢並防止動搖的士兵脫隊。然後在外邊圍上一圈火繩槍手,他們佔據著最好的射擊位置並由長矛兵來掩護。到了16世紀中期火繩槍變得更加重要,在方陣的四個角落掛上火繩槍手成為一種普遍的配置;他們被訓練為一邊前進一邊射擊後轉回後方裝填子彈,因此可以保持不斷前進的態勢。為了讓防禦更加完美,砲兵置於方陣的前方,這裡有最適合掃清戰場的視野。也因此方陣的前方必須有身經百戰的士兵來保護砲兵。

下達前進指令之際,通常會有一群步兵從方陣中魚貫而出在陣前排成一列。這支「敢死隊」(verlorene Haufe,forlorn hope)由志願者、渴望贖罪的囚犯、抽到下下籤的倒楣鬼組成。他們的任務是挺著長矛或雙手長劍直前而擊,敲碎敵人的腦袋或著長矛好讓同伴從開出的缺口中切入。為了提醒這些「敢死隊」(enfant perdus)他們所身處的危險,單純的紅色「血旗」總是由這些看來有點單薄的行列帶著。「敢死隊」可從他們貝雷帽(beret)上的白色羽飾辨認出;他們偶而也會被用來誘騙敵人,使敵人以為對方已經被擊潰,而另一邊的火繩槍手則準備好集中火力痛擊來犯的敵人。

在防禦時下達給的部隊指令是「毫豬」(igel,hedgehog)。陣形有方有圓。在陣列中火繩槍手移至第三排而長矛兵排在最前方,維持長矛呈一個角度來對抗敵人的騎兵。雙手劍士持戟或劍排在第二排和堵塞第一排的縫隙,保持一點空間讓火繩槍手乘隙射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