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4]

薩爾滸

萬曆四十七年(1619)二月29日午時,杜松一路兵抵達攻擊發起線撫順關[註一]。按照原定計畫他應在三月初一出關,並於次日與馬林一路兵會合,一同前進[註二]。但杜松素來以驍勇善戰自居,根本不把努爾哈齊放在眼裡,甚至曾經提著他那據說重八十斤、專門用來打瘸馬腿以虜獲敵人的鐵鞭大言道「我必生致之,毋令諸將分功也」;他不理會同行的王宣等諸將的勸阻,迫不及待的於29日申時(下午四時)出關挺進。三月初一日早晨進入敵境,與敵人小部隊接觸,杜松緊追不放,將車營丟在腦後;而山谷狹隘,兩馬不能並行,明軍頗有傷亡。[註三]

同日辰時(上午八時)努爾哈齊即分別得到撫順明軍與寬奠兩路明軍入侵的情報;由於金兵是在29日未時(下午二時)先發現寬甸一路明軍,努爾哈齊遂判斷寬甸劉綎這一路兵乃是誘餌,撫順這路明兵才是敵人主攻所在。他立刻下令全軍備戰,於當日辰時即刻出發,而以原本留在南路的五百兵馬遲滯明軍的行動。當隊伍出發後不久又得到情報,發現了清河一路也有李如柏的部隊正在挺進;大貝勒代善判斷道這路兵一時還不會到來,於是只派了兩百人前去監視,而全軍仍然快速西行。午時傳諭軍士披甲備戰;午後不久,果然發現了明兵大部。[註四]

當日午後,明軍也已抵達了渾河──實際上是今日的蘇子河。士兵疲憊不堪,諸將請先安營休息,明晨東渡渾河。杜松一聽不爽,目[目此]盡裂,大怒道:「義旗東指,孰抗顏行?!摧枯拉朽,正當乘勝而前,何期之有?!」即派人探視河水深淺,不及馬腹,且河邊還有小舟數十;杜松揚鞭大喜,說道「天贊我也」,便引五千人先渡,而留劉遇節部在後[註五]。杜松自己脫衣策馬,大聲叱喚著士兵渡河;某些處河水深達脖子胸部,士兵渡得慢了,便被後頭杜松家丁爭先恐後,亂推一把而過,溺死不少,連參將龔念遂也在其中。諸將以敵人近在眼前,請杜松披甲;杜松大笑,說道:「入陣披堅豈壯夫所為!老夫束髮從戎,惟韋韝護臂,氈笠蒙頭;今以皤然一翁,不知甲重幾許。汝曹迺以是相苦呼?!」未幾,正當劉遇節部準備渡河之時,金兵主力也到來了。[註六]

金兵在與明軍接觸前即以得知明軍正在追趕原本在界藩山築城的兵伕約一萬五千人──此時這些兵伕聚集在吉林峰上;原本派去保護這些兵伕的四百名騎兵埋伏在明軍後方,此時已一路亂殺,殺上吉林峰與這些兵伕會合。見到援軍到來,感到振奮的這路兵馬一度衝下與明軍交戰,斬獲百人。未時(下午二時)大貝勒代善和其他貝勒所領兵馬已經抵達,於是安排一千名披帶盔甲的士兵上吉林峰增援,準備從山上衝突而下;而其餘八固山的兵分一半四固山監視渾河對岸薩爾滸山上的敵兵,另外四固山兵則在發動衝擊時夾擊敵軍。正當這一千甲士上山增援時,努爾哈齊在申時(下午四時)到來,以天色將晚,為了盡快擊敗敵人,於是將攻擊的重心改變為薩爾滸山上的敵人,增調了一固山的兵過去(《滿州實錄》謂調二固山)增援,以五固山的兵力先將明軍壓倒,則界藩一帶的明軍自然動搖;隨後再以吉林峰上的部隊向下衝擊,三固山的兵力同時夾擊。分撥已定,五固山的金兵立刻攻上薩爾滸,不顧明軍佈置的層層槍砲奮勇殺入,箭射刀砍,不多時便擊潰了這枝明軍[註七];劉遇節身受重傷,躲藏在石縫中數日才得以逃脫。[註八]

杜松渡河後已發現敵兵,正打算攻佔山頭居高臨下時突遇伏兵[註九],被先前那四百名事先埋伏的金軍騎兵殺的沒頭沒腦,正在收兵結陣。此時兩固山的金兵從薩爾滸渡河前來對壘,明軍齊聲吶喊,槍砲齊發,相持不下[註十];而另一路金軍正在猛烈攻擊薩爾滸山上明軍。見到薩爾滸山的攻擊已得手,吉林峰上的金兵立刻向下衝殺,明軍大敗[註11],被割裂為數支部隊,各自為戰,彼此混殺[註12];杜松大輪長鎗而出,挑戰金兵一小將,被誘離其部隊。[註13]戰至酉時(下午六時),天色昏暗,明軍已無完整戰力存在;杜松中鎗,力窮矢盡,在金兵點起的火光中為萬箭攢射而死。[註14]

薩爾滸會戰經過:


底圖源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皆同。

[註一]《明神宗實錄》,10976。
[註二]《明神宗實錄》,10980。
[註三]《明神宗實錄》,10980;《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399-400。
[註四]《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89-91。
[註五] 《明季北略》,p.13。按:黃仁宇將此條繫於車營留在渾河岸時(見《大歷史不會萎縮》,p.158),與在此處所寫不同;我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明季北略》中的資料記載的渾河是分開東西兩岸的,且將兩軍接敵的狀況繫於渡河後,則此處的渾河似應指蘇子河。
[註六]《明季北略》,p.13;《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399-401。
[註七]《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91-93。
[註八]《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401。
[註九]《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401。
[註十]《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八,p.3028。
[註11]《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93-94;《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八,
p.3028。
[註12]《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401。
[註13]《明季北略》,pp.13-14。按:這段情節有類小說,非常不可信。
[註14]《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27-401。


尚間崖

當天(三月一日)晚上,馬林的部隊終於出現了──28日巳時(上午10時)出鐵嶺三岔口,第二天馬林即聽聞杜松一馬當先,荒的他趕忙也加快腳步,以免應援不及,被安上個師出失期的罪名。[註15]

也是在當天晚上,金軍發現了這路明兵。次晨,大貝勒代善領兵前行,與尚間崖的馬林主力對壘;明軍本來正要收起營寨繼續前進,發現金兵後即退回營地,部隊即在營地上設防:最外層是一排槍砲,後方佈置一層騎兵;騎兵的後方又佈置了三排槍砲,槍砲手下馬坐著;最後面是原本營地中所挖的三層壕溝,壕溝後方的明軍也是下馬待命。而在斐芬山上則駐紮著另一支明兵。

而此時努爾哈齊發現另一部明兵正持著槍砲車牌前來,他立刻帶領不到一千人的部隊前去攔截;明軍依照他們的標準程序接戰,依然是堀壕置砲、並列車牌。努爾哈齊命一半的部隊步行攻擊,雖然明軍槍砲大作,仍然是推倒車牌,直衝入陣肉搏斬殺;不一會就將明軍全數殲滅。正當努爾哈齊回營時,代善終於聯絡到他了,並將敵情報與努爾哈齊知曉。得到消息的努爾哈齊不等後來之兵,趕忙在中午時分與代善會合;當下就決定直攻山頂。

也就在此時尚間崖的明兵有了動作,壕內的兵紛紛擺出,與壕外之兵會合;努爾哈齊一見便知明軍要展開攻擊了,急忙取消往山上攻擊的命令,並命士兵下馬應戰。代善正傳令左翼二固山兵步戰,下馬的才四五十人,明兵已經發動攻擊了──代善大喊道:

「ama(父) ojoraku(不可) !! nikan(尼堪) cooha(兵) afanjiha(攻來了), muse(我們) dosiki(要進攻) !!」

說罷揚鞭直衝入明軍陣中。另外六固山之兵見狀,紛紛衝入支援,馬快的先到,馬力不及的後到。兩軍混戰一場,金兵終於殺敗明軍,就在明軍炮火的面前殺入敵營,徹底將敵人擊潰;明軍被趕入身後的原野上,許多死在泥淖和河中。

擊破馬林主力後,努爾哈齊移師斐芬山,命令士兵一半下馬,穿重鎧的持長鎗大刀,直前而行;穿輕甲的在後方持弓箭,援護射擊。另外一半騎兵又跟在後面。斐芬山上的明兵以盾牌遮蔽,在後施放槍砲,被金兵奮勇上前推倒其盾牌,衝入短兵接戰;未時(下午四時)即殲滅明軍大部,申(下午六時)時收兵。

此時努爾哈齊收到劉綎、李如栢兩路兵逼近赫圖阿拉的緊訊;他開始準備對付另外這兩路敵人了。[註16]

尚間崖會戰經過:



[註15]《明神宗實錄》,10980。
[註16]《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94-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