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1]

前言

對明朝來說,萬曆四十六年三月,西元1619年4月發生在今天遼寧省東部一片白山黑水間的薩爾滸之戰奏響了王朝覆滅的序曲;在此以前,無論對手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東方海上的倭寇海盜,或是南方山岳的土司蠻苗,明王朝似乎總能振衰起蔽,從最初的大敗中吸取教訓,並以其重新組建的國防武力擊敗敵手。明王朝能夠在1590年代發生的三場大戰(即所謂的萬曆三大征)中取得最終勝利,正是倚賴這些與北虜南倭歷經血戰下所培養出來的國防精英。然而明朝的軍事優勢並沒有持續很久;就在薩爾滸一役當中,恪守著禦虜防倭的戰術、過去慣用的戰略規劃、久經戰陣的宿將、以及不乏作戰經驗的部隊八萬八千五百五十餘名,在與新興的女真人和努爾哈齊交手後的結果卻是「三路覆軍殺將,千古無此敗衄」[註一],陣亡將官三百一十員名,軍丁四萬五千八百七十餘。自此而後,明金之間雖然仍然角力不斷,互有勝負,然而大體而言卻是逐漸丟失遼東領土,甚至戲劇化的江山易手,引領清軍入關,建立清朝。明軍的戰敗,而且敗的如此之慘的原因是什麼?

[註一]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pp.106-108。後文明軍的兵力與陣亡人數亦出此。


努爾哈齊的擴張與明朝廷的介入

話說從頭。《滿州實錄》當中所見的努爾哈齊給我最強烈的印象並不是有道之君或者智謀之士,而是不畏戰死的勇氣蠻氣和戰不死的好運氣。他的事業擴張其實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然而他那白手起家的過程的的確確堪稱為一場傳奇。當時的女真人分為生女真與熟女真,明於熟女真置海西衛,於生女真置建州衛與野人衛;熟女真位於松花江與遼河之間,分為四部,即烏拉、輝發、哈達、葉赫。生女真的建州衛分為九部,即滿州的覺羅、蘇克蘇護河、渾河、完顏、董鄂、哲陳,長白山的納殷、鴨綠江、珠舍哩。至於野人女真也有三部,不過並非努爾哈齊大患,也未在努爾哈齊時被完全征服,且略去不談。海西女真四部與建州女真的位置略如下圖:


底圖源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皆同。

之所以只列出海西四部主要是因為努爾哈齊要在統一滿州,羽翼豐滿後才開始將擴張的矛頭指向熟女真,而這個時機是西元1589年左右──距離他以甲13副,兵不滿百時起兵的1583年已有六年時光。1599年滅哈達,1607年滅輝發,1613年滅烏拉,同年稍後復征葉赫,而葉赫遂向明朝告援──明派兵助葉赫守城,且遣使調停(扯肘)。統一女真的戰爭於是提早升級為女真與明的戰爭。[註二]

[註二]這一段的主要參考資料是李則芬《中外戰爭全史》第八冊,pp.4-25。


襲取撫順與陣殺張承蔭

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13日,努爾哈齊表書七大恨,拜天焚表,隨即帶步騎兵二萬出師征明,直指撫順。15日,努爾哈齊大軍突抵城下,傳書給撫順游擊李永芳,要他識相投降;李永芳一面登城欲與努爾哈齊理論,一面即遣人求救,一面指揮城中準備守城。滿州兵見狀立即樹梯登城,不多久即控制了撫順城牆,中軍千總王命印死之。李永芳遂降。先是,據明方史料,14日時努爾哈齊曾放話明天有達子三千要來開市交易(《明季北略》繪聲繪影的寫道此計為皇太極所獻);此事《滿州實錄》不載,然而應該確實有這個安排,否則努爾哈齊不太可能大軍直抵城下而明軍還搞不清楚狀況。16日,努爾哈齊留兵四千夷平撫順城牆,其餘則驅率人民牲口回滿州。

同月21日,遼東總兵官張承蔭終於追上金兵,《滿州實錄》謂有兵一萬。努爾哈齊判斷明兵沒有戰意,只是尾隨敵軍送出邊後交差了事,並不打算與明軍交戰;不過仍然交代大貝勒代善與四貝勒皇太極駐兵與明軍對陣。代善與皇太極建議道不與明兵交戰實在是向敵人示弱,努爾哈齊遂決心一戰。金軍見明兵據山列作三營,遂兵分三路,列陣衝擊。明軍雖然堀壕布列火器,槍砲連發,然而金兵完全無視於此,乘著風向轉為東風,明兵籠罩在一片他們自己火器所製造的黑霧中時奮勇殺入。《三朝遼事實錄》則稱發砲的火星在明軍營中引起火災,遂為敵所乘。無論如何這支明軍的下場是很悲慘的:明朝廷的傷亡清單上士兵共陣亡3158人,而滿州方面則宣稱敵軍只逃出三百人。[註三]

[註三]此段史實,見《明神宗實錄》,10685、10689、10691、10778;《滿州實錄》,pp.194-202;《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49-62;《三朝遼事實錄》,
pp.83-84;計六奇《明季北略》,p.8。


明朝廷的應變以及再陷清河

撫順陷落當日明朝廷即已得到訊息,除了調兵六千五百名(薊鎮五千,天津南兵一千,保定家丁五百)協防遼東外,大舉征剿的事宜則召開九卿科道會議來協商;然而會議結果如何,沒有下文。此段期間但見調兵、募兵、練兵、請餉(遼東鎮已經三季沒發薪水[註四])、請器械馬匹、間或有一二推銷火器的奏疏紛呈。而實際的安排如下:四月,知會朝鮮整備兵馬,以備進剿[註五];閏四月,加調山東登萊南兵一千五百,南京南兵三千援防;陞楊鎬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並起廢將杜松、劉綎等上任[註六];將山海關從薊鎮分出,另設一鎮[註七]。五月,命杜松任山海總兵官,一路招募家丁,兼程赴任[註八];同月21日楊鎬抵達山海關,更大調邊兵,計薊鎮調臺兵兩千,宣府、大同、山西兵共調一萬,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兵共調六千。[註九]六月,遼東西方的蒙古部落與金人連作一氣,自東西紛紛迭擾;以明軍有備,因而在幾場小接觸後即退回。

七月20日,努爾哈齊又有了新的行動。22日,金兵在明軍的炮火下背負大木板接近城下炮火的死角,挖塌東北角城牆,攻陷清河。參將鄒儲賢、游擊張旂戰死,明守軍六千四百餘全軍覆沒。努爾哈齊照舊破壞城防並將糧食收割,俘虜帶回。清河一失,遼東與寬奠間的聯絡便得不到保障;為保險起見寬奠一帶的防線大幅後退,明兵一撤便撤到了遼陽。[註十]

遼陽、清河(本溪一帶)、寬奠、後金首都赫圖阿拉(新賓一帶)位置圖:



[註四]見《明神宗實錄》,10685。
[註五]見《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七,p.2940。
[註六]見《明神宗實錄》,10702。
[註七]見《明神宗實錄》,10716。
[註八]見《明神宗實錄》,10733。
[註九]見《明神宗實錄》,10759。
[註十]此段史實,見《明神宗實錄》,10808、10822;《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p.75-77;《明季北略》,p.9。

東征

《明實錄》沒有交代在整個漫長的準備期間間明朝廷的和戰決策結果如何,但從之前一系列的措施來看似乎明廷很早便決定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調兵遣將的事宜都已安排,接下來就是時間的問題;等待援兵、訓練募兵、整修器械。此後明廷沒有其他大動作,只在九月間又調宣府、大同兵三千,山西二千,延綏三千,寧夏、固原二千,真定二千五百[註11];而葉赫在十二月和正月間與滿州有幾場邊境上的小衝突。[註12]直到二月中,努爾哈齊還似乎頗有餘裕的下令在薩爾滸築城。

然而就在萬曆四十六年(1619)二月二十四日,努爾哈齊收到楊鎬的來信,大意是明軍四十七萬將在三月15日八路進兵,蕩平滿州[註13]──先嚇嚇他。先是,二月11日,楊鎬上奏一切準備停當,即於當日誓師出征,兵分四路:開鐵為一路,以原任總兵馬林為主將;瀋陽為一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將;清河為一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栢為主將;寬奠為一路,以總兵劉綎為主將。[註14]關鍵的一刻即將到來。

明軍四路出師圖:



[註11]見《明神宗實錄》,10854。
[註12]見《明神宗實錄》,10928。
[註13]見《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p.89。
[註14]見《明神宗實錄》,109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