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輕的戰場經歷[5]

譯自Stephen Turnbull, Ashigaru 1467-1649, pp.30-55。

--

長槍足輕

《雜兵物語》中最後提及的兵種是長槍足輕,他們必須充分訓練、紀律嚴明,因為他們長的不得了的長槍如果沒有正確使用,會給自己人不下於敵人的麻煩。《雜兵物語》中最重要的幾句話集中在長槍的戰技上。長槍的長度,以及槍刃保持水平的要求暗示著存在有某種形式的「方陣長矛戰術」(pike-drill)。利用《雜兵物語》和其他資料可推測出這種戰術的實際狀態:

「鐵砲與弓箭放過後,長槍待命。在戰鬥開始之前將槍鞘插入胸板(胸甲的頂端)內。有如長手把一般的槍鞘一定要插入裡頭的帶子。


雜兵物語中的長槍足輕。圖片來源

「和持槍的武士一個人戳刺不同,在這裡必須萬眾一心,矛頭要一同移動,保持一種韻律。在一、兩人的戰鬥中可以各自發揮戰技,但當長槍集合在一起作戰時必須抓準時機通力合作,絕無僥倖。作為一種使用長槍的小技巧,敲下敵人的指物(sashimono,直譯是旗幟,但暗指騎兵本身)是一種好方法。

「每人間格三尺(shaku)成一直線橫隊,排成數列預備接敵但還不必將長槍插入槍鞘。遭遇敵人的騎兵時排成一直線跪地,等待著並將長槍放在地上。在即將接觸的一剎那提起長槍,將矛頭對準馬的胸部。刺入的那一瞬間要握緊!無論刺中的是人是馬你都會感到將矛拔出很吃力,而立刻站起將敵人結果是一種通則,以免妨礙到隊員間的合作。把敵人逐退後,追殺個一町(cho)左右很足夠了。」

這個段落以建議刺入敵人身體多深作結,最後還評論道關於長槍足輕的團隊合作,技巧、耐力和長時間保持待命狀態有多麼重要。關於大量長槍節制運作的描繪,在《大榮慶軍記》(Ou Eikei Gunki;當然我還是不知到其真正的漢字應該是啥…)這本記載關原之戰同時北方戰爭的歷史大作中有記載。在進攻湯澤(Yuzawa)城的部分敘述到一場前方和側方同時發動的夾擊,而使用的兵種就是長槍足輕:

「伊予長左衛門所定平(Iyo Choza'emonjo sadahira)和市栗兵部小林(Ichi Heibu Shorin。照例我都是亂翻的…)所指揮的三百人以及吉田孫市(Yochida Magoichi)、西野周里良峻(Nishino Shuri Ryoshun)和西野孫三郎(Magosaburo)麾下的五百人將他們的槍刃平舉成一直線,向湯澤方進攻。同時在敵人的側翼十八名長槍足輕手持長槍和薙刀,為贏取他們的名聲排成一列前進。他們從四面八方刺穿那些緊靠成一團的可憐蟲…」(待續)

附錄

關於長度的單位和換算列如下[1]:

一尺(shaku) ≒ 30.3 公分
一間(ken) = 6尺 ≒ 1.8 公尺
一丈(jo) = 10尺 ≒ 3.03公尺
一町(cho) = 60間 ≒ 109 公尺
一里(ri) ≒ 3927.7 公尺

關於長槍我譯一段文章過來[2]:

武士和足輕的長兵器

在源平合戰期間長兵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那些步兵使用的薙刀。這種兵器就像長木柄裝上長大的劍刃,僧兵特別愛用。然而在戰國時代初期騎馬射箭的武士被揮舞長槍的武士所取代,他們毀滅性的衝鋒在1572年的三方原之戰中被武田家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戰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足輕使用最普遍的兵器是長槍。槍桿是複合材質製成,槍心是諸如橡樹之類的硬木,外面裹上上漆的竹桿。整支木桿上漆以防水。早期長槍的長度與武士在馬鞍上所用的差不多,也就是大約三到四公尺。然而,隨著時代不斷邁進,槍桿的長度也有明顯的增長,而那些成功的大名都很明白長槍作為一種防禦兵器的價值,而長[金遣](Nagae-yari,長桿的[金遣])也就此誕生。每個氏族間根據其嗜好所用的長[金遣]長度不等,桿長通常是三間;在剛進入戰國時代時一間大約等於1.6公尺(到後來變成大約是等於1.8公尺),也就是說槍桿相當於長達4.8公尺。武田家所用的長槍槍桿也是三間長。上杉謙信所用的長槍桿長二間半,而他的繼承人景勝在關原之戰時用的長槍桿長三間,和豐臣秀吉相當。德川家用的長槍桿長也是三間。織田信長用的長槍最長,有三間半(約5.6公尺)。信長採用長槍相當的早,因為早在1553年四月《信長公記》中就有提到。

[1]Stephen Turnbull, The Samurai Sourcebook, p.8。
[2]同上書,p.1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