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翼騎兵(hussar)如何作戰[2]

譯自以下網頁:

http://www.kismeta.com/diGrasse/HowHussarFought.htm

作者:拉多斯露.西可拉(Radoslaw Sikora)。
英文譯者:里克.歐里(Rick Orli)。

--

在騎兵密度較低的情況下,每一枝騎矛(lance)的正面分配到的長矛(pike)會在兩支以上,但在騎兵密度較高的狀況下雙方的比例會接近一比一。騎兵「旗」的寬度大約在130-140公尺之間,但比步兵團100公尺的正面要來得廣。騎兵「旗」較廣的正面允許翼騎兵去包圍步兵的側翼。眾所皆知,從側翼攻擊一個陣型──步兵也好騎兵也罷──會比單從正面攻擊要來得強而有力。



彼得.薩耶薩(Peter Sayersa)繪於1630年,基爾裘姆(Kircholm)會戰的片段,
翼騎兵攻擊瑞典步兵。

在西方的假設是,騎兵不可能衝向長矛方陣上送死。既然騎矛與長矛長度相當,在騎士衝向長矛兵之前他的座騎會先被長矛刺穿。這種狀況看來對於西方的騎兵而言完全是個壞消息,他們完全拋棄了騎矛。

然而,翼騎兵的情況完全不同。翼騎兵騎矛的製造方式與中古時代的騎矛不同,前者的騎矛挖空了中央以減輕重量,而且也比其前身要來得長──許多在5.5公尺以上──但仍然比西方的騎矛要輕便。(有些仍留存至今)在同時,西方的長矛長度有縮減的傾向。因此翼騎兵能在座騎被刺穿前先刺倒長矛兵。

但這還不是全部。即使翼騎兵敲掉第一行長矛兵的情形真的發生了,仍然有兩行長矛兵保護著火槍手。翼騎兵要如何克服這些?有幾個解答是可能的。首先因為翼騎兵們採取了密集的陣型,在數量上不會被長矛兵壓倒。一些翼騎兵在雙方對撞後仍然保留著完整的騎矛,因此能夠繼續對後行的長矛兵採取攻勢。第二,即使是折斷的長矛仍有兩、三公尺長,而且即使刺擊並不致命,它仍能對長矛兵造成嚴重的傷害,使其失去戰力。第三,從側翼對長矛方陣的攻擊可能會席捲整個陣型。最後的可能是,第二擊可由翼騎兵陣型後行的翼騎兵施行。

所有這些因素可能都起著一些作用,但總的效力在於崩解敵方的陣型。同時也必須記住,即使在第一次衝鋒時突破並未發生,翼騎兵能夠從對手面前抽離,重新編組第二擊的陣列,並且回頭再次攻擊部分瓦解的步兵陣型。甚至是西方的騎兵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壯舉」(雖然很少),而翼騎兵看起來精於此道,一再的達成完美的效果。讀者若熟稔翼騎兵對西方長矛兵作戰的描述,就不會對此感到懷疑。

我們已經討論了翼騎兵怎麼向火槍手衝鋒。而西方的戰爭藝術已經傾向於火力交換的方式。

沒錯,長矛兵保護著火槍手對抗騎兵攻擊,因此降低了騎兵在西方的作用。當西方的騎兵被指派去執行次要的任務時,步兵則進一步精益求精。因此,與波蘭戰爭藝術的比較理所當然會落在與西方騎兵運用的比較上。就像勝利的戰役中所考驗的那樣,波蘭的戰術遠在西方之上。這其中的秘訣是什麼?

--

英譯者介:

這篇文章對於翼騎兵如何達成他們成就的問題,有很重大的貢獻,而且還討論了一些關於他們裝備及戰術的技術層面。然而西可拉(Sikora)的文章對於我以下所討論的論點著墨不多,而且他掩蓋了我認為翼騎兵之所以會成功,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首先,他高估了火槍手的威力。這份研究中所引用的命中率看起來或許很低,但在我看來仍然高得出奇。

我有一把火繩槍,而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常常可以在50公尺處擊中人形的目標。然而,令人驚異的事實是在16與17世紀的戰場上,他們總是辦不到!說真的我不完全了解為何如此,但這是事實。唯一我能想到的是,就像拿破崙說的,在戰場上精神與物質是三比一。

雖然6或10行深的火槍手主要是為了維持不間斷的火力,我不希望讀者被誤導。以我的實際經驗來說,一分鐘三發是可能的,而填充再開火甚至能在15秒以內完成,假如運用各種「捷徑」的話。當時的紀錄表示這樣的頻率在散兵當中很常見,雖然仔細的裝填很容易就耗上一分鍾甚至更久。(見我的「散兵裝填火槍」影片:

http://www.kismeta.com/diGrasse/images/MusketQuick.mpg

我裝了20秒。不過我裝的很慢)

在許多戰役中,交戰當中的一方有一萬以上的兵力,並且在不到一百公尺的距離內互相開火達數小時,關於戰役的記載描述到猛烈的火力,以及在接近戰時,長矛方陣的前進將敵人驅離戰場。舉個例子,1645年的納塞比(Naseby)戰役──在互相交火兩小時後,用掉了成噸的彈藥,而雙方的陣亡人數僅僅一或兩百人──不到百分之一!緊接著的是衝擊的階段,其中一方被擊潰,敗方立刻在被追擊時損失了數千人,而勝利者的損失少得多。

第二,西可拉並未強調被火器攻擊與遭受冷兵器衝擊,兩者在心理上的不同。我相信翼騎兵之所以會有效,這是個重要的關鍵。西可拉在其他文章中提到了這檔事,並且做了相同的論述。但要完成這篇短文,我得在接下來的幾段中進一步做不同的申論。

我知道在西方的某些天才說過,「嘿,火繩槍的殺傷力不下於騎矛,為什麼不近一點拿著它,在可以直挺挺瞄準的距離內開火,宰了我的敵人──殺傷不下於騎矛,不是嗎?而且我還避免了冒險!然後,我向後轉,裝彈,再玩一遍!」這的確是有意義的,不過它忽略了人類心理的真實。15英呎外提著一柄火槍的馬兵也許會,也許不會瞄準著你,而且也許會或不會準備宰了你,但這當中恐慌和絕望的感覺並不大,如果是與一挺逼面而來的騎矛相比的話。有時你會覺得矛頭對準了你,雖然事實上它是對準了身旁的同儕…不過馬兒倒是對準了你來!你曉得火繩槍不會闖進你的跟前,但騎矛會…而且,即使騎矛刺偏了,你仍然隨時會掛,除非「落跑」。在火力投射(fire)與衝擊(shock)之間的致死率有很大的不同。這是為何當瑞典人從波蘭人那邊學到了揮著軍刀衝鋒的方式後,他們的騎兵再度發揮了作用。(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